趙曉曼見村長這話說的是有理有據,滴水不漏。不僅打著公正避嫌的招牌將這件事從自己身上摘了出去,因為不管喬大富表兄妹會受什麼懲罰,都不是他說了算,是村上族裏的人商討後做的決定。又是話裏話外都明明白白的告訴眾人,從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便是偷情者一律嚴懲,先前就有沉塘的範例。
果不其然,將喬大富二人帶上大廳後,就有一德高望重的老者說道:”村長無須多言,這喬楊氏與其表兄竟正大光明的在其夫家偷情,被人當場抓獲後,就已認罪。這是明明白白的偷情了,村中人都沒有冤枉他們。村長作為一村之長,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隨之複合的不計其數,因喬氏在村中實在是潑辣耍賴出了名的,且她那兒子得罪的人不少,故有許多人都大聲的指責起來。
“這種奸夫****就該沉塘。”
“就是,就是,這種事說出去都丟我們村的臉啊。”
一時間,祠堂就像是菜市場般熱鬧非凡。喬氏見村民們都紛紛聲討自己的兒子,百般滋味湧上心頭,恨村民們無情無義,在這種時候落井下石,又擔心自己的兒子真的要被沉塘,那自己這輩子就真的完了啊!
喬氏一個激靈,猛地向前衝去,護在了兒子身前,大聲哭道:”兒子啊兒子,如果你真去了,娘也一起去死,讓我們這一支就這麼斷了根吧,娘死後去找你爹磕頭認罪。”
這哭喊一下子就鎮住了吵吵不休的村民們。村裏麵年紀稍長的人都不住的歎氣,是啊,這處置了喬大富不就斷了喬大爺家的血脈了嗎?這不是讓人家斷子絕孫嗎?這可是件缺德事。但一想起喬大富平時的所作所為,大家就忍不住的搖頭,要不是看在他爹喬大爺的份上,其實早就該打上門去,好好教訓一下喬大富的。這一拖再拖,竟讓喬大富幹出了如此混事,一時間,受過喬大爺恩惠的人都有點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喬大爺。
要說去世的喬大爺真真是一個好人,喬氏家族乃至喬家村上上下下都受過他的恩德。他早年就喪父喪母,為了養活自己,就去鏢局當了個雜役,後來被當時的鏢頭看重,傳授了他一身的武藝。他也是給他師傅掙臉,慢慢的就從一個麵不見經傳的雜役做到了鏢頭。他師傅很是喜歡他,還想把女兒嫁與他。但他依稀記得他父親是為他定過親的,就拒絕了。後來厭倦了鏢局裏打打殺殺的生活就回了村子,買了地,打算過安穩日子了。
喬大爺穩定下來後,就托人去打聽了未婚妻。其實當時喬大爺已經不年輕了,34歲的年紀,在村裏當爺爺的也是不在少數,他沒打算要人家很可能已經當娘的人再嫁過來,隻是想了解一下情況。沒曾想,那姑娘竟還沒嫁人!喬氏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喬大爺的未婚妻,她姐姐才是。但是她姐姐長到10歲就死了,剛剛喬氏出身,他爹就想著把親事延到了喬氏身上,反正農村裏老夫少妻的也不少。
喬氏慢慢長大,正是如花年紀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個如此高齡的未婚夫,當然不肯。在加上喬大爺也是多年沒有音訊,楊家就想著要不就悔一下婚,反正真的未婚妻是死了的。但世事難料啊!喬氏雖是如花的年紀,但她的相貌確實不是啊!在加上那令人受不了的脾氣,村裏那個小夥子敢招惹上她呀。喬氏在村裏實在是沒有市場,這婚事就這麼一拖再拖,拖到了喬大爺回來。
喬氏爹那時候早死了,喬氏的大哥是恨不得將這喬氏早早就送出門的。這不,一聽到喬大爺回來了,還未娶親,就趕忙的找了族裏的長輩去提親。這姑娘家去提親的,那還真的是村子裏的獨一份了。好在喬大爺也不看中姑娘的容貌什麼的,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就想有個兒子能繼承香火,當下就答應了。
兩人很快就成了親,婚後雖然喬氏的脾氣馬上就暴露了出來,但因為喬氏第一年就為喬大爺添了丁的關係,喬大爺也不去責罵她什麼,就是夫妻感情有點單薄,使得喬氏越發的能說能罵罷了。
這喬氏的話令在場的人都不自覺的想起了喬大爺,那真是他們村裏的英雄啊!有一年冬天,天特別的冷,糧食收成也不是特別豐富。山上的野豬群就下山來鬧了。那時若不是喬大爺,估計整個村子都要遭殃了,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因為喬大爺才隻受了一點輕傷。隔壁村就糟了難,這令喬家村的村民是更加的欽佩喬大爺。
但是現在,他們要讓喬大爺,他們村子的英雄斷根嗎?祠堂無比的安靜,除了喬氏斷斷續續的哭訴,所有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