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其他軍用飛機(4)(2 / 2)

SR-71“黑鳥”偵察機(美國)

1964年12月22日,SR-7l“黑鳥”首次試飛,並於1966年1月開始在美國空軍的戰略偵察聯隊服役。1990年1月26日,由於美國國防預算降低和操作費用高昂,美國空軍將SR-71退役,但在1995年又編回部隊,並於1997年展開飛行任務,1998年SR-7l永久退役。

SR-7l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飛機,並且保有兩項紀錄:1976年7月28日當天,一架SR-71創下時速3529.56千米的速度紀錄,以及25929米的高度紀錄。它可以在約24千米的高空,以約每秒72平方千米的速度掃視地表。SR-71也保有在1974年9月1日創下的從紐約到倫敦的紀錄:1小時54分56.4秒。而協和式客機飛行同樣的路程要3小時20分鍾,即使最快的次音速客機波音747也需要7小時。)

SR-7l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熱障”是指飛機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熱量,從而威脅到飛機結構安全的問題。所以機身采用低重量、高強度的鈦合金作為結構材料;機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適應受熱膨脹的設計,因為SR-7l在高速飛行時,機體長度會因為熱脹伸長30多厘米;油箱管道設計巧妙,采用了彈性的箱體,並利用油料的流動來帶走高溫部位的熱量。盡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麵後,油箱還是會因為機體熱脹冷縮而發生一定程度的泄漏。實際上,SR-71起飛時通常隻帶少量油料,在爬高到巡航高度後再進行空中加油。

SR-71的背脊是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特征。平滑且漸縮的外形能將最多的雷達束反射至其他方向。它的主翼內側蒙皮的主要部分其實是皺紋狀的。熱膨脹會使平滑的蒙皮撕裂或卷曲,而將蒙皮做出皺折讓它能向垂直方向伸展,避免應力過強,同時也增強縱向強度。

SR-71上裝有先進的電子和光學偵察設備,但都處於絕對保密的狀態,外界了解甚少。它的主要任務載荷包括偵察照相機、紅外和電子探測器、合成孔徑側視雷達等。

“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美國)

“全球鷹”無人機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全球鷹”體積龐大、雙翼直挺,翼展超過波音747飛機,球狀機頭將直徑達1.2米的雷達天線隱藏了起來。“全球鷹”機載燃料超過7噸,最大航程達25945千米,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可以完成跨洲際飛行,可在距發射區5500千米的目標區域上空停留24小時進行連續偵察監視(U-2偵察機在目標上空僅能停留10小時)。“全球鷹”飛行控製係統采用GPS全球定位係統和慣性導航係統,可自動完成從起飛到著陸的整個飛行過程。

“全球鷹”有“大氣層偵察衛星”之稱,機上裝有光電、高分辨率紅外傳感係統、CCD數字攝像機和合成孔徑雷達。光電傳感器,工作在0.4微米~0.8微米的可見光波段;紅外傳感器工作在3.6微米~5.0微米的中波段紅外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工作在x波段。“全球鷹”能在2萬米高空穿透雲雨等障礙連續監視運動目標,準確識別地麵各種飛機、導彈和車輛的類型,甚至能清晰分辨出汽車輪胎的齒輪;對於以每小時20千米到200千米速度行駛的地麵移動目標,可精確到7米。

“全球鷹”於1994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樣機試飛,2001年春天才通過了係統設計,11月就匆匆投入了對塔利班的軍事打擊行動。在阿富汗戰爭中,“全球鷹”無人機執行了五十多次作戰任務,累計飛行1000小時,提供了一萬五千多張敵軍目標情報、監視和偵察圖像,還為低空飛行的“捕食者”無人機指示目標。

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全球鷹”再次出征。戰爭中,美軍隻使用了2架“全球鷹”無人機,卻擔負了452次情報、監視與偵察行動,為美軍提供了可靠的戰場數據。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全球鷹”執行了15次飛行任務,提供了4800幅圖像。美空軍利用“全球鷹”提供的目標圖像情報,摧毀了伊拉克13個地空導彈連、50個地空導彈發射器、70輛地空導彈運輸車、300個地空導彈箱和300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