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到齊之後,主人需要引導客人入席。這時,就需要注意座次和入座順序兩個問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左為上,因而視為首座,相對首座的座位為二座,首座之下的座位是三座,而二座之下是四座。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會禮儀則是在繼承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遵循西方宴會中“以右為上”的法則,即第一主賓的位置在主人右側,第二主賓的位置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除此以外,對於首席,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根據中央高於兩側而劃分的“居中為上”,適用於所有場合的“前排為上”,以遠離房門的位置為最好的“以遠為上”及以觀景為優的“麵門為上”。
不要嫌麻煩,在酒桌上,一個座位就代表了一個身份,馬虎不得。
一個團委書記到一個偏遠小鎮公幹。通常情況下,有接待資格的是小鎮的黨委,但那天黨委非常忙,便讓團委的人來當主陪(在此相當於主人,即請客的最高職位者)。按照以前的規矩,主陪應該是團委書記,可是當時的團委書記正好有事外出,所以主陪就交給一個新來的幹事作陪。
這個幹事接此“重任”當然開心,一來可以旁若無人地談笑風生,二來可以隨意來決定酒局的進程。這對普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對這個小幹事就重要多了。因為這個客人正好是他的小學同學,他可不想在小學同學麵前丟臉。
酒局進行的正熱鬧的時候,小鎮的團委書記回來了。這意味著什麼?“真主陪”回來了!而且,他一進來就衝著主陪的位置走去。為了自己的麵子,“假主陪”小幹事不願意站起來;“真主陪”足足站了5分鍾之後,才在賓客的勸說下坐到一個空位置,而這個位置卻是司機的位置。
這個位置當然讓這個愛麵子的團委書記感到憋屈,於是不肯喝酒,也不肯說話,甚至還當著客人的麵對“假主陪”發了火,小幹事也氣得甩手離開,這場酒局就此不歡而散。
座次的規矩雖然多,但對經常辦酒宴的飯店來說,這些都是“小菜一碟”,他們會在設宴者的要求下,事先在各個座位上擺放賓客的姓名。如此,主賓就不會坐錯位置了。
因此,主人的作用,並不是幫助賓客找位置,而是引導賓客先後入席。比方說,如果客人的身份地位都差不多,那麼年長者先落座,年幼者後落座;如果賓客的身份或輩分有高低之分,那麼應按高低依次入座;如果賓客與主人的關係有親有疏,那麼關係遠的客人應後入座。
在大多數情況下,主人應在客人之後入座。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長輩宴請晚輩,也就是說,長輩是主人,晚輩是客人,這時,客人應在主人之後入座。
總之一句話,誰重要,誰先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