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心術的關鍵,就在於隱藏那些暴露我們情緒和內心的種種破綻。所以,若想藏心,我們需要找到我們的破綻,然後想辦法將這些破綻都隱藏起來。
說到藏心的破綻,包括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動作、表情、言語,都可能充滿破綻。在本章中,我們將把這些破綻一一找出來。然後再教給大家一些方法,來掩飾自己的破綻。
大腦功能
首先我們開始關於藏心的第一個話題:你的破綻在哪兒?
誰也無法直觀地看到我們的內心,但是,我們的肢體語言、麵部表情等等因素,卻經常會出賣自己。
1999年12月,FBI截獲了一名被稱作“千年轟炸者”的恐怖分子的信息。
事實上,FBI並沒有獲得關於這名恐怖分子來到美國的任何消息。在例行入境檢查時,FBI特工發現一個叫阿默德的人神色緊張且汗流不止。多年的辦案經驗告訴特工:這個人內心充滿了恐懼,他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特工勒令他下車接受進一步詢問。那一刻,阿默德下意識地做出了逃跑的架勢,但是很快被製伏。
後來,特工在他的車子裏搜出了爆炸品和定時裝置。在鐵一般的證據麵前,阿默德承認了自己的犯罪行為。
保羅·麥克林認為,人類大腦由“爬蟲類腦”(腦幹)、“哺乳動物類腦”(邊緣係統)和“人類大腦”(新皮質)組成。
流汗以及緊張的神色,是身體在麵對外界壓力時產生的條件反射。由於這種邊緣行為是最為真實的,所以特工才敢毫無顧慮地逮捕阿默德。這件事說明,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會反映在身體語言上。而無論是肢體語言還是麵部表情,都是由大腦控製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先從腦功能這個角度去探討一下“如何藏心”這個話題。
在一般人眼中,大腦是一個整體。但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是由3個不同的區域組合而成的。1952年,一個名叫保羅·麥克林的科學先驅提出,人類大腦是由“爬蟲類腦”(腦幹)、“哺乳動物類腦”(邊緣係統)和“人類大腦”(新皮質)組成的三位一體。
這3個不同的大腦區域各有著不同的職責,它們合起來就形成了“命令加控製中樞”,後者駕馭著我們身體的一切。
其中,“哺乳動物類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緣係統,是人的“情感中心”,還控製著我們的行為動作(不包括語言)。更重要的是,“哺乳動物類腦”對我們周圍世界的反應是條件式的,不加考慮的。它對來自環境中的信息所作出的反應也是最直接、最真實的。也就是說,那些在我們不經意的條件下,所做出的肢體和麵部表情,主要是由這個邊緣係統控製的。在前麵的案例中,那個恐怖分子所出現的流汗、下意識的逃跑等生理反應,就是由這個邊緣係統所操控的。所以說,“哺乳動物類腦”是一個“誠實”的大腦。
“哺乳動物類腦”不僅“誠實”,更是一個標準的“勞模”。它從不休息,隻要人還活著,它就一直處於“開機”狀態。
與誠實的“哺乳動物類腦”相比,大腦的第三部分“人類大腦”,也就是新皮質,則顯得狡詐得多。這個大腦負責高級認知和記憶,具有思考的能力。許多科學家也說:這個人類大腦也是最善於說謊和欺騙的。總之,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由這個大腦所創造的,當然,也包括謊言和欺騙。
由此可見,一味的誠實、不加掩飾,是一種“動物性”的體現,因為隻有動物才永遠坦白自己的內心,毫不掩飾。而在人性的智慧中,謊言和欺騙是一直存在的。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我們要讚頌謊言,我們隻是想陳述一個事實——說謊是需要智慧的。而說謊本身其實就是隱藏自己內心的手段之一,雖然我們並不準備將這種手段歸納到這本書中,但是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所謂藏心,就是盡量的拋棄自己條件反射式的“動物性”,轉而去開發人的智慧思維。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控製的,而大腦結構又是天生的,所以我天生就心直口快,永遠別想學會隱藏自己的內心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科學家發現,那些善於隱藏自己的人,大腦前額皮層擁有更豐富的白質。白質是一種白色的神經組織,當一個人在運用理智隱藏自己內心想法的時候,這些組織非常活躍。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德裏安·萊恩說:“那些善於隱藏自己的人,由於經常進行推敲和算計,所以他們的腦結構發生了變化,與常人不同。”由此可見,我們確實可以通過訓練來加強自己的藏心能力。
刺激與身體反應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當一個人想掩飾自己內心時,大腦所發揮的作用。不管怎麼說,大腦的反應都不會被其他人看見,真正出賣我們的是在大腦刺激下的身體反應。所以在本節,我們將著重講一講在我們想掩飾自己內心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具體的反應。
當我們產生掩飾心理時,我們的表情會在身體的刺激之下,發生一係列的變化。比如:臉會發紅,或者是臉色蒼白慘淡,這都是不善掩飾的人,在試圖騙過別人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
一個人若是處在試圖掩飾自己真實感情的狀態中,那麼他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必然是虛假的。有很多人能將這種虛假的情感表現得惟妙惟肖,可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則無法將虛假的感情表現得更真實一些。這是因為,他們往往過於注重肢體語言的“表演”,忽視了麵部表情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