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誤區分析:執行力的自我診斷(二)(1 / 3)

三、“幹掉”阻撓執行力貫徹的因素

先來看看一則英國的寓言故事《老鼠的天堂》。

在一座古老的城堡裏,生活著一群快樂的老鼠。他們在這裏談情說愛,安居樂業,過著神仙一樣無憂無慮的日子。一隻有學問的老鼠感歎說,這裏簡直就是老鼠的天堂。

忽然有一天,尖利的貓叫打破了老鼠天堂的寧靜。一隻流浪的黑貓來到這裏,給老鼠們帶來了朝不保夕的恐懼和災難。

於是,老鼠們聚在一起召開動腦會議,商量怎樣對付這隻可惡的黑貓。老鼠們紛紛哭訴黑貓的殘暴,要找一個有效的辦法來逃避貓的魔爪。那隻有學問的老鼠摸了摸胡須,說:“我有一個主意,隻要在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就萬事大吉了。這樣,每當貓兒走近,我們就能聽到鈴鐺的響聲,及時的逃之夭夭。”“這個主意太好了!”全體老鼠歡聲雷動。“可是,”另一隻老鼠疑惑的問道,“怎樣才能將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去呢?”

刹那間,所有的老鼠都閉了嘴。

給貓係上鈴鐺無疑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但問題是,誰去係呢?對於一群已經被嚇破膽的老鼠來說,這個主意意味著隻是無法實施的美好夢想而已。

由此可見,與其做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決定,不如本著務實的精神,製定確實討行的計劃,盡早加以切實的施行。

領導提出管理目標一般比較容易,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實現目標的可靠措施和調動人們積極性的政策和辦法。於是,說的是大話,計劃牆上掛,目標很偉大,就是執行沒辦法。

執行不力,是企業目前最薄弱的環節。如果企業在製定計劃時,在S(自身優勢)、W(自身弱處)、O(機會)、T(威脅)上進行仔細分析,就不會出,如老鼠給貓係鈴鐺的蠢招。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領導的言行一致是企業執行力的基本保證。你讓員工不遲到早退,而你卻從不遵守;你讓下屬辦事善始善終,你自己辦事卻有頭無尾;你要求下屬執行計劃慎重、嚴密,你自己處理事務卻隨隨便便。

這些領導的行為會遺傳給企業和你的下屬。領導如果不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去推動計劃的執行,就是把執行力掛在口頭上的領導者,長此以往這種作風就會變成企業的破壞執行力基因。

眾所周知,當團隊完成某一計劃執行時,執行力的貫徹情況將會受到來自很多因素的幹擾,這些幹擾是因為有各自不同利益角度而形成的。

比如一個項目經理希望他的團隊有完成任務的良好的執行力,他的助手卻打小算盤:本來老板就看好我的能力,他若做成此事,也許他就有更好的機會,老板會重用他的,我不能幫忙,隻能讓他在老板處出醜,這樣我才能夠得到機會;而項目的另一些人則想:如果我們半個月如期完成了這個項目,下一次老板的任務會壓得更緊,我們就更沒有閑暇的日子,我們還是怠工為好;還有個別人會想:項目經理爭表現攬任務,他有好處我們無,也來個磨洋工……

如果不能有效對付這些來自不同利益角度的牽引力,執行力就大打折扣,如果出現了來自不同角度的牽扯力形成合力的情況,企業的執行力就會無盡的趨向於零。

有網站稱:聯想在1999年進行2010改造時,業務部門不積極執行,長此下去,聯想必將癱瘓。最後柳傳誌不得不施以鐵腕手段,才殺滅企業內部試圖拖垮以保全既得利益的陰暗心態。柳在一次“遵義會議”上雷霆震怒:必須做好,做不成,我會受很大影響,但我會把李勤(當時的聯想集團副總裁)給幹掉!”李勤當即站起來:“做不好,我下台,不過下台前我先要把楊元慶和郭為幹掉!”

華為在討論是否上市?項目的時候,有人反對,因為“世界上至今沒有一家公司的這個項目是成功的!”當時的任正非站了起來說,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上這個項目,如果他們成功了,那我們就失敗,我們失敗不起。

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這是毛主席治國方略的經典論述,其使用範圍雖然涉及到敵我矛盾,但這種方法公司是完全可以借鑒的。指令簡單、清楚,在公司貫徹執行力的方略中可以按照“幹掉”原則,即幹掉阻撓執行力的因素,幹掉阻撓執行力的關鍵人物,獎勵拚命貫徹執行力的員工,這樣長此以往,公司就形成了執行力慣性,形成企業執行力文化。

在培育執行力慣性的過程中,物質刺激的效果大於篩選的效果。獎勵一個執行有功的員工,比懲罰一個阻撓執行計劃的員工有更好的效果。因為被獎勵的員工通常成為員工羨慕、關注的焦點,被除名的員工最多會成為人們同情的對象,除名的員工會被淡忘,留下來的榜樣卻又增加了執行力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