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不可不知的管理心理學(2)(1 / 3)

晉升,作為一種鼓勵、獎勵的手段非常普遍。然而,在層級組織結構的金字塔中,由於人對權力欲望和組織對這種欲望的推動,往往會造成一種可悲的結果:一方麵,一些無意或“無能”的人,由於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績,被提到了高位;另一方麵,一些有意或“有能”之人為了得到更高一級的職位,會盡其才能,排賢抑能,極盡拉關係、找靠山之能事,以遂其願。結果無論哪一種人,當他們終於得到使人們仰首的職位時,所麵對的卻可能是他們不能勝任的工作,就像爬上了一個架錯牆的梯子頂端,其中滋味隻有當事人知道。

下麵是彼得博士的研究資料中一個典型的案例。

傑克在汽車維修公司是一名熱忱又聰明的學徒,不久他被聘為正式的機械師。在這個職位上他表現傑出,不但能診斷汽車的疑難雜病症,還能不厭其煩地加以修複,於是他又被提升為該維修廠的領班。

然而,在擔任領班之後,他原先對機械的熱愛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為他的缺點。因為不管維修廠的業務多麼忙碌,他還是會承攬任何他覺得有趣的工作。

他總是說:“我們總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他一旦工作起來,幹不到完全滿意絕不輕易罷手。他事事幹預,極少坐在他的辦公室。他常常親自動手修理拆卸下來的引擎,而讓原本從事那項工作的人呆站在一旁,並且不會給其他工人指派新的任務。結果維修廠裏總是堆著做不完的工作,總是一團糟,交貨時間也經常延誤。傑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顧客並不在乎車子是否修得盡善盡美——他們隻希望能如期取回車子。傑克也不了解,大部分工人對薪資比對引擎的興趣還要濃厚。

因此,傑克對他的顧客和部屬都不能應付得當。從前他是一位能幹的機械師,現在卻成為不勝任的領班了。

像傑克這樣被提拔,許多領導者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是對員工工作表現的一種肯定。因為大多數公司一直把工資、獎金、頭銜、晉升跟員工的表現和職業階層掛鉤,所處的階層越高,工資就越高,額外津貼就越豐厚,頭銜也越大。雖然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是把每個員工都引領到十分尷尬的境地。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在任何層級的組織裏,每一個人都將晉升到他不能勝任的階層。換句話說,一個人,無論你有多大的聰明才智,也無論你如何努力進取,總會有一個你幹不了的位置在等著你,並且你一定會達到那個位置。例如,一個優秀的主治醫生被提升為行政主任後無所作為,一位優秀的研究員被提升為研究院院長,一位熟練的高級技工被提升為經理人員後束手無策……

對於一個員工來說,他的表現是否優秀,往往是相對於他的職位而言的。過高的晉升,隻會讓他從優秀走向不優秀,甚至是艱難。

明智的領導者,一定要懂得把下屬安排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安排到一個能讓他們發揮出優秀水平的位置,而不是通過一味的提拔獎勵,讓他們最終迷失在無盡的晉升階梯中。

自我調試

彼得原理陷阱,主要是由企業不恰當的激勵機製和人員的晉升機製所產生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避開呢?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改革人員的晉升機製和激勵機製。

1.建立相互獨立的行政崗位和技術職務崗位升遷機製

對於企業的行政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按照所屬崗位性質的不同,而建立相應的相互獨立的行政崗位和技術崗位的職務晉升機製,且相應的技術職務崗位對應相應的行政職務崗位,享有相應的薪酬和福利等等。但是,行政職務崗位不能與相應的技術職務崗位互換。

實行雙軌製,讓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分別走不同的職務晉升路線。這樣,既可以滿足對業績突出人員的精神激勵的要求,讓不同類的員工各得其所,又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實力。

2.加強對各類崗位的崗位研究

建立相互獨立的行政和技術職務崗位晉升機製,隻能防止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由於錯位晉升而陷入的彼得原理陷阱。要防止同類崗位內部出現彼得原理陷阱,還必須對不同級別的各個崗位進行工作崗位研究,明確各個崗位所必需的責任,細化各個崗位對諸如管理能力、業務水平、學曆等不同能力的要求,並按不同能力所占的權重予以排隊。簡而言之,就是“按崗設人”。

3.建立崗位培訓機製

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技術、管理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管理知識每天都在不斷出現,即使昨天你是個合格的技術人員、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加強學習的話,今天,你就有可能落伍。

如今,企業的崗位培訓已經越發變得重要。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的崗位培訓,且大都建有自己專門的崗位培訓機構,例如著名的摩托羅拉大學、惠普商學院,海爾大學等等。

4.實行寬帶薪酬體係

所謂寬帶薪酬,就是在拉大同等級員工薪酬的同時,縮小不同等級員工之間的薪酬差異,實行薪酬扁平化,以及按勞取酬、按效益取酬的製度,改變以前企業那種按職稱、按工作崗位拿工資的現狀。如果某一個基層工作人員幹得好,他可以拿到在職稱或者是職務上高他幾個等級的員工的薪酬;相反,如果某一個高層員工幹得不好的話,他甚至有可能拿到全企業的最低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