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坐落在江西廣豐銅鈸山區的九仙山,最高處海拔才五百五十米,可這裏仙氣彌漫、繚繞襲人,傳有九仙嬉戲於此,於是九仙山聞名天下。
明末清初,在銅鈸山的高陽村出了一對文武兄弟,哥哥叫楊文,弟弟叫楊武,哥兒倆十歲拜師學藝,做得一手好石匠活。楊文、楊武雖出身貧寒,卻樂於助人,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
話說這天是大年三十,兄弟倆從外麵打工回家,正走至街頭,楊武發現有人在偷一老先生的錢:“哥,你看!”一看,那兩個偷錢的人當場就被老先生抓住了,他們正要叫好,哪知,兩個偷錢的人竟撒起潑來,揮拳就要打人。楊文楊武怒不可遏,大喝一聲:“住手!”立馬衝上前去,一人架住了一個,兩個小潑皮見有人相助,憤憤離去。老先生感激不盡,此時天色已晚,楊文聽說他回去還有很長的路時,怕那兩個潑皮繼續找他麻煩,就說:“您老還是上我們家去住一晚吧!”老先生一想到今天是過年就很不好意思,但一想到那兩個潑皮他也有幾分害怕,再說他回去也是一個人,見兩人如此誠心誠意,也就答應了。
進了楊家,雙目失明的楊母聽說兒子帶回了客人,格外熱情,立即吩咐楊武把家中唯一一隻生蛋的老母雞殺了。晚上年夜飯吃的也就是雞頭雞腳雞內髒,雞身讓楊母打包好,留給老先生第二天在回家的路上吃。老先生是感激不盡。
幾年後的一天,老先生驚聞楊母病逝,即刻趕到了楊家。兩兄弟見老先生突然而至,有些驚詫:“您怎麼來了?”“我是特地來為你母親看一塊安葬的風水寶地的。”這時他倆才知道,這老先生原來是個風水先生,此趟是專為感恩而來。他在後山為楊母看了一塊地,說:“那是塊龍形地,不久九仙山將出天子。”他又耐心地教兄弟倆如何給母親下葬,還有下葬的時間和這墳墓的坐向等玄機。
兄弟倆一切都是按老先生說的去做的。豈知,出葬後的第三天,墳頭上竟長出了一根茅草。老先生一看大驚失色。兩兄弟問:“這是什麼意思?”老先生搖搖頭說:“草,就是草寇啊!”“啊?”兄弟倆實感奇怪,“您不是說這是塊龍形地,九仙山將出天子嗎?”老先生掐指一算,皺皺眉說:“怎麼會這樣……不可能啊……”兄弟倆也為難了:“這……現在怎麼辦?”老先生眼睛一閉,想了想說:“有辦法了!你們要在墳前連挖三十六口水塘,一直挖到河邊。”“挖三十六口水塘?”楊家兩兄弟聽了一驚,之後也隻有遵囑而行。可當他們一連挖了三十三口水塘時,實在是累得受不了了,再一想這老先生看風水也不咋的,再挖下去也是徒勞,於是就沒有再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轉眼到了順治五年,兄弟倆都是壯漢一個。這天,他們正在一戶人家做石匠活,好友李萬年突然神色慌張地跑來,悄悄地說:“你們兄弟倆趕緊跑吧!晚了就來不及了!官府馬上就要來抓你們。”“官府憑什麼抓我們?”楊文奇怪了。“這全是那祝十八在駐縣武官康鎮那裏告了你們的狀,說你倆暗通九仙山盜寇。”楊文聽後義憤填膺,知是自己經常阻止祝十八欺壓百姓,這個惡棍懷恨在心,就這樣來陷害他倆。好在李萬年是康鎮手下,得到消息迅速告訴了楊文楊武。無奈,楊文楊武攜整個家族上九仙山投靠了黃魁宇。
黃魁宇是被清軍追剿逃到九仙山的明唐王的殘部,楊文上九仙山後,黃魁宇認為他出身石匠,不僅看不起他們,而且還專叫他們幹苦力活。
這天,做重活回來的楊文忽見妻子蜷縮在房間一角,他以為妻子是生病了,趕忙上前詢問,隻見妻子臉上滿是淚痕,一問才知,黃魁宇趁家中無人,把她給奸汙了。楊文一聽怒火衝天,抄起刀就要去同黃魁宇廝拚,被來他家的監軍周天吉攔了下來:“楊兄,千萬別莽撞,對付黃魁宇這種人,要智取。”原來,周天吉對黃魁宇的暴行也非常不滿,曾多次勸告,卻遭到了他的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