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片刻,我不容置疑地說:“在酒店裏你和那個同學的單獨談話,肯定涉及了兩性感情問題,而且肯定有身體接觸。是嗎?”“那個同學確實談到了感情問題,並且擁抱了我,但被我當時就推開了。”對這個比較容易接受的問題女士表示承認。又沉靜片刻,我再次非常明確地說出我的推斷:“你和丈夫發生性關係之前,肯定與前男友有過非常親密的性的接觸。對吧?”
“對。有一次晚上我們擁抱在一起,他要和我發生性關係,但是剛剛生殖器接觸,他就早泄了……這是我全部的秘密。”語氣中女士似乎有了一種解脫之後的輕鬆。
現在,女士的困擾終於看清了。與前男友的邊緣性行為,確實讓人擔心是否會開孕,所以,幾乎不由自主地順口說出“如果孩子不是你的”。而在飯店裏男同學的擁抱撫摸,便是麵對丈夫的追問順口說出“摸了”的原因。
那麼,女士為什麼不坦然麵對,到現在才不得不承認?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說,我們的意識狀弁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不同的層麵,兩個層麵還會發生轉變。有些令人痛苦的事情,會從意識的層麵被壓抑到潛意識層麵潛伏起來,使人不再意識到它,從而進行心理自我防衛,這種心理機製叫作“潛抑作用”。假如勉強讓本人把這些令人痛苦的經曆恢複到意識層麵來,往往會發生抵抗,不能回憶起來,這叫作“阻抗作用”。這就好像是蒙上自己的眼睛不看那些不願看到的東西。由於這樣的心理機製的作用,人們對有些記憶似乎遺忘了。但是,處於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並非永遠遺忘了,隻是潛伏下來,在適當的時候,即阻抗作用不是很強的時候,還是隨時會浮現到意識的層麵上來。比如酒後、催眠或促不及防等情況下。我們生活中的失口或口誤,也會折射出潛伏的心弁,就是這個道理。
女士情況就是如此。前後兩次邊緣性行為,是女士深感壓力的事情,便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似乎意識不到了。同時,又把這些行為“合理化”了:反正都不是真正的性行為,況且自己都不是主動的。致於談到小時候幾乎無關的事情,也是為了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所以擔心是別人的孩子可能因為我小時候的經曆。所以,在女士的心裏有一個聲音:我沒有背叛丈夫,我是清白的。於是,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這些邊緣性行為就看不見了,也就免於麵對這類事情的痛苦和壓力。但是,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阻抗作用機製失靈,就會失口而出。女士的兩次失口便是這樣。而在心理谘詢會話中,由於求助的意識強烈,也就不再阻抗,而徹底地把潛伏到潛意識中的記憶回想起來了。
“過去我是騙自己了?”溝通至此,女士表示領悟:“那麼,我現在該怎麼辦?”
“不必太多的自責,重要的是對婚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我說,“隻要不再蒙蔽自己的眼睛,就會發現走向光明的現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