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兄弟相談(1 / 2)

第七章兄弟相談

“四弟,不要喝了!”郭家大少爺郭儒行找到郭儒啟的時候,他正喝得醉眼朦朧,他知道弟弟心裏十分的不舒服,但還是很擔心他的身體。

“就讓我喝吧!喝醉了我會好受一些!”郭儒啟覺得心裏除了苦澀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了,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早上出門還笑盈盈的送自己出門的妾室,等到自己回家的時候就已經香消玉殞,迎接他的是痛失母親,已經哭得昏厥過去的箐姐兒。

郭儒行歎了一口氣,他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季姨娘已經被母親直接杖斃,罪名是收買四少夫人身邊的羅媽媽和大丫鬟綺羅,假借四少夫人的名義謀害六姑娘。可明眼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母親息事寧人的做法而已。羅媽媽是四少夫人的陪嫁媽媽之一,雖然不是最得重用的,可也不是一個姨娘能夠收買得了的——她們一家子都是令國侯府的家生奴才子,他們一家的性命都捏在四少夫人的手心裏,就算兩百兩銀子對她來說是巨款,她也不可能因此就把主子給賣了,何況,兩百兩銀子還不是巨款呢!

郭儒啟雖然在家人的保護下,雖然已經有了兒女卻還有些不諳世事的天真,可也不是傻子,自然也不會相信,可問題是相不相信已經不重要了,季姨娘已經被母親以雷霆手段問都不問就直接杖斃,她身邊的大丫鬟、羅媽媽、綺羅也一並杖斃,死無對證,這個罪名她是背定了。

平心而論,郭儒行能夠理解也能夠體諒母親的做法——一個是堂堂正正的四少夫人,一個不過是一名寵妾,就算柳月卿不是令國侯府的嫡出姑娘,她也會將罪名定在季姨娘頭上。哪家內宅沒有爭寵奪嫡的事情發生,正室看不得妾室,害妾室流產、病死、庶出的子女夭折的情況比比皆是,妾室得寵,加害正室或者嫡出少爺、姑娘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可像四少夫人這樣明目張膽的把毒手下在自己的親生女兒的身上卻是一件稀罕事情。

虎毒尚且不食子,何況是人?要是這件事情鬧大了,不光是安國侯府要被人取笑,令國侯府也逃不開責任,這件事情一旦鬧大了,郭儒啟夫妻兩人可能分道揚鑣不說,令國侯府所有的姑奶奶也都該被人用有色的眼鏡看待,兩侯府定然也要從親家變成冤家了。

再說,現在的時局不明了,**頻頻傳出今上聖體違和的小道消息,今上六個成年的皇子對寶座都是虎視眈眈,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別說今上現在尤未定皇位繼承人,就算是定了,也還要看那個人有沒有那個命,能夠笑到最後。

像令國侯府、安國侯府這樣的功勳世家應對這樣的奪嫡事件都已經很是得心應手了——不偏不倚,不管哪個皇子得勢,那個皇子失勢,都擺正自己的態度。什麼態度,就是以皇帝馬首是瞻,不管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我巍然不動。可是安國侯府現在卻是一個十分微妙的處境——二老爺郭懷旭唯一的女兒是勤王正妃。

勤王是皇五子,生母雲貴妃是今上最寵愛的妃子之一,養母駱賢妃雖然不如雲貴妃那般受寵,但也是四妃之一,按理來說,他應該是最有勝算的皇子之一,可事實偏偏不是這樣。

他不是雲貴妃第一個孩子,皇二子才是,也不是雲貴妃最心愛的孩子,皇六子才是。雲貴妃膝下三子一女,唯獨生他的時候難產,雖然是有驚無險,可產後身體虛弱,對他自然就有些不喜。還在繈褓中的勤王就被養在進宮多年,卻一直無出的駱賢妃身邊,由駱賢妃代為撫養。

如果雲貴妃大度一些,主動請旨,改了他的玉牒、讓他隨了駱賢妃倒也罷了,起碼駱賢妃身後的勢力還會傾力相助於他,可偏偏他的生母還是雲貴妃,弄了一個不尷不尬的局麵。在雲貴妃那裏他是最不親近的兒子,在駱賢妃那裏,他倒是夠親近了,可卻是別人的兒子,不能左右逢源,卻鬧了一個兩麵不是人,比母親早亡,在今上那裏又得不到寵信的皇長子處境好不了多少。

值得慶幸的是勤王對自己的處境很清楚,麵對誘惑也能夠保持清醒,起碼到現在都沒有露出一絲半毫奪嫡的野心來,但誰也沒有就此認為他已經放棄了奪嫡——要是放棄的話他應該舉家搬遷到自己的封地去,而不是耗在京城消磨時間。

因為勤王的存在,安國侯府近年來十分的低調,不管是出風頭的事情還是丟麵子的事情都不敢鬧出來,唯恐讓人注意到他們,要是四少夫人的事情鬧出府外的話,一定會鬧得滿京城沸沸揚揚,那個時候就不好收尾了。

“你埋怨母親嗎?”郭儒行不想說這樣的話,但卻不得不將這話說出來,這件事情是母親處理的,她的做法沒有錯,但對郭儒啟卻造成了不小的傷害,直接把話說透,母子沒有隔夜仇,過得幾日也就和好了,如是兩個人心裏也都有疙瘩的話,這和好的時間可就長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