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往往從一個問題開始,這就需要我們要懂得提問的藝術。一句問話可以讓人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也可以使人緘默不語,甚至不悅。關鍵是要問得對路,問得巧妙,問得明確。會提問的人站在主動的位置上,通過詢問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會提問的人站在被動的位置,等待別人發問,卻常常又答非所問。
主動提問,化被動為主動
和陌生人交談,最忌諱的是我們自己口若懸河而對方沉默不語。所以,我們不光要打開自己的話匣子,還應該巧妙地打開對方的話匣子。打開對方話匣子的最好方法是提問。光是自己不斷地說話,是無法了解對方關心的問題的,所以讓對方多說話非常重要。
我們要善於提出一些問題,然後用心地傾聽對方的答複。除了用心傾聽之外,還要不時地插入一些問題進一步詢問。掌握主導權,一步一步借題發揮,在詢問過程中漸漸了解對方關心的內容,而且以此為重點讓話題繼續進行。這樣一來,對方就會饒有興趣地侃侃而談,這是讓談話熱烈進行的秘訣。
比如說我們想結識一個醫生,而我們對於醫學完全是門外漢,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問的方法來打開局麵。“近來患流感的人好像很多,你們大概又忙於替人打預防針了吧?”一個和時令或新聞有關的問題,同時又切近對方的工作,是最得體的。如果碰到房地產經紀人,我們可以問他近來國家宏觀調控下的房價走向;碰到家電業的人,則可請教他國產電器和日本電器的性能價格比較;碰到教師,則問他學校的情形。總之,問話是打開對方話匣子的最好方法。
問話需注意的是,要問對方所知道的,問對方最內行的事情。如果我們不確定對方能否回答,那麼還是以不問為好。例如,問一個醫生“去年本市患甲肝的病人有多少?”這是不容易回答的。要是對方的答語是“不大清楚”,這樣不僅使答者有傷體麵,而且會讓雙方都感到沒趣,因此,要盡量回避這樣的提問。
其次,有關宗教及政治的觀點要慎重提問,除非對方是一個專家或權威人物。因為普通人對宗教與政治各有各的立場和見解,他也不知道我們有什麼用意,也不知道我們有無成見。聰明的人一般不會明確地答複這種問題,所以不問為好。
有些問題,在我們得不到圓滿的答複時,可以再繼續問下去,但有些問題問過以後就不宜再問。比方說,我們問對方住在哪裏,如果他說“在朝陽區”或者說“在海澱區”,那麼我們就不宜再問某街某號。如果他樂意讓我們知道,他一定會主動詳細地說出來,而且最後還會補上請我們光臨的客氣話。舉一反三,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是一樣,適可而止,以免誤事。
此外,在日常交際中還要注意,不可問別人東西的價錢,不可問女士的年齡,不可問別人的收入多少,不可詳問別人的家庭情況,不可問別人用錢的方法,不可問別人工作上的秘密,如企業股票上市價格等一些商業機密等。
總之,凡對方不知道或不願讓別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發問。問話的目的是引起兩方談話的興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沒趣。如果我們的提問能使答者滔滔不絕、十分盡興,那便是問話的最高本領。
問話的方法有很多種,收效各有高低。高明的問法使人心中喜悅,而愚蠢的問話則會使對方失笑甚至反感。
李文宇在一家大公司做客服,剛剛開始接受新的工作時,她的客戶主要是全球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他們談到一些術語和概念,她一開始聽不懂,但她並不會急於向對方弄清楚這個詞的含義,而是很靈巧地向對方提問:“您能否向我介紹一下貴公司talentpool是如何建設的?”於是對方的回答自然讓她明白了很多talentpool的含義。後來,她又在與其他客戶溝通過程中同樣聽到了這個詞,那時她不僅能迅速反應出talentpool的含義,而且她還發現這是一個共性話題,幾乎和所有客戶打交道時都能用。假如當初李文宇隻是硬生生地問talentpool是什麼意思,我想結果可能是:對方會解釋給她聽,但這樣一來他原先的表達邏輯就被她打斷了,而同時也意識到李文宇對這個行業不了解,於是他可能傾向於少說一些,或者隻說淺層的東西讓她知道,這樣她所能學到的東西就很有限了。
在溝通中的問話,最重要的是語氣要溫和,態度要謙恭。有些問話不可自己先表明自己的意見,與其問“你很討厭他嗎?”或“你很喜歡他嗎?”不如問“你對他的印象怎樣?”但有些卻不妨先裝成有“成見”。比如對一個60歲左右的老者問:“你今年也就60歲吧?”比問“你老今年高壽?”要好得多。
有效溝通
問話的奧妙主要是靠你自己去揣摩,因人、因地、因事而靈活運用。而你一旦掌握了聰明、輕鬆打開話匣子的能力,你的人脈關係網就會至少比現在擴大一倍。
做到有控製性的提問
提問在交際活動中處於主動地位。一個“問”提出來,就決定了對方說不說,說什麼,怎麼說;也決定了雙方的交談程序和交際氣氛。所以“問”具有一種控製能力,提問藝術也包括了這種控製技巧。
1.控製對方的回答
回答問題本來是被問人的事,但有時問話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製對方的回答。如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裏擔任要職。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你能保密嗎?”“當然能。”“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委婉含蓄的拒絕,輕鬆幽默的情趣,既表達了自己不能泄密的原則立場,又沒使朋友尷尬難堪,這種控製對方回答的提問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這種效果的取得,關鍵在於羅斯福接過對方的話頭說“我也能”,但對方的話語卻是羅斯福誘導出來的,羅斯福選擇“能保密嗎?”的是非之問,也就決定了對方必然會說“能”,而這恰好就進了羅斯福的“圈套”。
2.控製交際氣氛
兩人問答時,氣氛是緊張還是融洽,對交際效果很有影響。交際氣氛可由提問的問題和方式來控製。如審訊犯人:“你昨晚去沒去會計室?”“去過。”“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一個人。”“去幹什麼?”“偷錢。”“偷沒偷?”“偷了。”運用選擇問句的句式和嚴肅的語氣,使氣氛緊張,對罪犯心理產生壓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控製自己由提問到表達的轉變過程
有時人們提問不是要對方解疑,而是要對方聽自己表達,這就有個由自己提問到自己表達的轉變過程。有兩種方法可控製這個過程。
一種是誘導提問法,即用一個問句誘導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的話,然後接過話頭,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如:電車上,一位先生給一位太太讓座。這太太一聲不吭就坐下了。先生問:“嗯,您說什麼?”“我沒說什麼呀?”“哦,對不起。我以為您說了‘謝謝’呢。”這位先生的提問是為了引出自己後麵對女方的批評,顯得含蓄而不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