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冬季,煉廠開始籌建催化裂化裝置。那時全國的催化裂化都是U形管Ⅳ型催化,隻有玉門煉油廠有一套13萬噸/年的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裝置,也是剛建成不久,是帶實驗性的。提升管催化裂化裝置是70年代國際先進工藝,當時討論獨山子建什麼型的催化裝置好,袁名遂、喻權平等同誌一致讚成要搞就搞先進工藝,建提升管催化。在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後,我們下了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建設提升管催化裂化裝置。煉廠當即組織成立指揮部,由設計科負責設計,喻權平為項目設計負責人,李國璞擔任結構設計。由維修隊、維修車間、化工連(後為設備研究室)、電修車間、儀表車間、製配車間以及駐礦的工四團三營擔任施工。供應科負責找材料、找設備。楊延年、張廣榮、李漢文、胡玉智、楊仲起等負責施工現場的組織指揮。這個工程得到了石油管理局主要負責同誌的支持。1974年四季度開始搞設計,1975年2月28日破土動工。我和袁名遂參加了破土勞動,大家動手將老釜式焦化裝置連根拔掉,然後在這塊場地上新建催化。當時原材料、設備都很缺,指揮部就提出“找米下鍋”的口號,采取“清、修、改、代、製、找”的六字方針。當時建設急需要鋼筋,全廠團員、青年們組成十幾個突擊隊,在冰天雪地裏一錘一錘地把廢棄的混凝土構件砸碎,回收裏邊的舊鋼筋。這樣既建了裝置又鍛煉了隊伍。提升管催化裂化於1977年11月建成,試車一次成功。1978年5月正式投產後,取代了雙爐裂化裝置。裝置投產後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同類裝置中的先進裝置;1982年獲得國家建設工程質量銀質獎牌,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1976年以後,礦區黨委明確提出了發展獨山子的3條方針:
一、在工藝技術上要始終保持先進水平;
二、大力抓教育,不斷提高全體職工的文化技術素質;
三、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使職工的生活福利年年有明顯提高。
為了落實這3條方針,黨委明確了具體任務。
第一,狠抓技術改造。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改造老技術、老工藝、老設備,以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品種,降低能源材料消耗。並注意綜合利用,以消除公害,治理環境。如延遲焦化的建成淘汰了落後的釜式焦化;催化裂化的建成代替了雙爐熱裂化。這就使廠裏的技術狀況有了長足進步,產品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催化裂化投產後,獨山子煉油廠的汽油標號從66#提高到70#(正好在催化建成的當年國家淘汰了66#汽油)。
1977年以後,廠裏逐步對常減壓裝置、瀝青裝置、綜合裝置、熱電站、全廠的管網和裝油台進行了比較徹底的大改造。在改造裝油台時設計采用了微機控製自動裝油,新建了汙水處理裝置。對全廠及礦區整個豎向布置也規定出新標準,按規劃、照標準加緊改造。利用短期設備貸款把第三套釜式焦化裝置拔掉,建成一套酮苯脫蠟裝置,提高了潤滑油產量、質量。接著對糠醛精製裝置又進行了大的技術改造,使潤滑油生產基本配套。加強了科研工作,把科研室改為科研所,在化工車間的基礎上成立設備研究室。科研所研製出一批用於進口機器的新油品,帶動了產品升級換代。1981年,我離開獨山子時有些裝置還在改造當中,到年底全廠各裝置基本上都進行了一次徹底改造。至此,50年代建的裝置、設備、工房等,除老電站、熱電站的前3台機組,6個瀝青氧化釜及一部分油罐外,其他的都已換上了新的容顏。
第二,狠抓教育。恢複了職工業餘學習,辦起了技術學校。大部分職工上了業校,礦區領導帶頭學習,我和劉騰同誌上的是英語班。礦區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當時計劃經過五至七年的時間,主要操作工人都要達到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的水平。與此同時,還抓了中小學的教育,計劃3年內在礦區普及高中。這樣廠裏招收的學徒工,就可具備高中文化。
第三,狠抓農副業生產和礦區生活福利設施的建設。在東村改造了豬舍,建成半機械化的養豬場,改造了副食品加工房,對東村的菜地進行了土壤改造,規劃了道路、條田、植樹造林,把原來種的地用篩子篩了一遍,篩出的石子鋪路,留下的好土追肥種菜,還建了幾個林果園,菜地安裝了噴灌設備。農副業基地的建設項目,大都是組織義務勞動完成的。每人篩多少地、種幾棵樹,都定額分到人頭。我也分了篩地和植樹的任務,其他礦區領導也都不例外。這期間東村還修建了正規的農場辦公室、食堂、醫務所等,農業一隊建起了玻璃鋼溫室,使職工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鮮蔬菜。
在整頓礦容、興建職工生活福利設施方麵,對職工住宅除新建樓房外,還進行了老房屋的改造,接通了上下水,進行了抗震加固,並改造和增加了公共廁所、澡堂和生活服務網點,如煉廠門口的綜合服務樓就是那時建的。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首先注意從改變一些陳規陋習抓起,如以往礦區垃圾成災,為了消滅垃圾堆,實行了定點、定時、專車專人收垃圾的辦法,並製定了具體的礦容管理條例,以布告形式張貼宣傳,並印成小冊子每戶一冊。凡違犯者,不管是什麼人,都照罰不誤。我記得有的廠領導也挨了罰。又如不準在礦區內養狗以及對消滅長流水、長明燈等也都作了具體規定。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人們逐步養成了好的習慣,礦區麵貌也大有改觀,職工隊伍中“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優良作風和以崗位責任製為中心的各項製度得到恢複、健全和發展。接著,礦區黨委又提出建設清潔工廠、清潔礦區的目標。在廠內和礦區大搞綠化、美化、淨化,建立花園式的新煉廠、新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