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抹不去的那段進疆往事(1 / 2)

倪壽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往事,沿著時間碾過的歲月痕跡,我的回憶慢慢地追溯著過去,久遠的情景一頁頁在眼前翻動。

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進疆時的那段往事。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出訪蘇聯時與斯大林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接著又簽訂了在新疆創建中蘇石油公司的協定。正是風華正茂的我,看到這條消息時,內心很羨慕和向往,心想如果能到這個公司工作多好啊!

1951年初夏,燃料工業部在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地招收青年學生,經考試,常州錄取了158名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隨即前往河南焦作燃料工業部幹部學校學習,主要課程有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曆史唯物主義等政治理論知識。學習期間,同學們接受革命人生觀教育,思想認識普遍提高。大家都滿腔熱忱,表示隻要祖國有令,就聽從召喚,奔赴前線。

那時,新疆剛成立的中蘇石油公司正為缺少幹部而犯難。當時公司的副總經理錢萍趁著跟隨王震司令員到北京辦事的機會向周恩來總理提出此事,周總理批示由燃料工業部解決。錢萍找到燃料工業部陳鬱部長,陳部長說:“我部在焦作有個幹部學校,你去動員吧。”錢萍來到燃料工業部幹部學校進行動員。報告一完,全校兩千餘名師生頓時沸騰了,紛紛報名,要求去中蘇石油公司,去艱苦的地方接受鍛煉和考驗,校門口貼滿了決心書和請戰書。校黨委經審核批準了153名師生的請求,我也榮幸地被批準赴疆參加石油建設,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1952年3月16日,我和同學們懷著神聖的青春夢想,帶著建設邊疆的美好願望,豪情滿懷地踏上了進疆之路。當我們乘車到西安時,新疆軍區招待所的人員就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稍作休整,就踏上進疆的艱苦旅程。我們分別坐上了軍區運鋼材的卡車,30人一車,背包當坐墊,肩靠肩,背靠背,相對而坐,並帶上招待所給我們準備的糧食、烤餅、幹菜、炊具等。汽車一路向西北行進,我們激情澎湃,嘹亮的歌聲響徹黃土高原……車隊行駛到彬縣下坡時,一輛車不幸翻車,7名女同學受傷,其中一人還住院治療。晚上每到宿營地時,就立即搭灶做飯,大家抓緊時間吃飯後趕快上炕睡覺。由於舟車勞頓,很快就進入夢鄉。第二天一大早,當領隊吹響起床哨時,大家一邊揉著蒙矓的睡眼,一邊快速地穿衣、打鋪蓋卷、用毛巾到熱水桶裏蘸水擦好臉,然後吃完幹糧後上車出發。過了蘭州,沿著河西走廊往西,一路上戈壁、大漠,除了石塊、沙堆,幾乎沒有人煙,如此荒涼寂靜,真有些淒涼之感。

到達酒泉時與湖南來的女兵車隊彙合成40輛車的大車隊,在解放軍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繼續向新疆挺進。一路飽嚐了風餐露宿,起伏顛簸之艱辛,領略了“小風滿天沙,大風石頭跑”的惡劣氣候。記得車到安西時因大風刮得塵土飛揚,眼都睜不開,無奈之下隻能原地停車休息。第二天天剛亮就立刻趕路,行至星星峽山穀中段時,忽然山上的土匪朝我們開槍,一車胎被打爆,隨車的解放軍立刻下車還擊,很快就打退了土匪的襲擊。車隊繼續向前,途經哈密、七角井、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