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村民的熱情和積極參與體現在與其利益密切相關的項目上,比如修路等。這是近兩年第一次訪問丹鳳項目點,看到幾年前高低不平、石崖河道、行走十分不便的羊腸小道,現在已變成標準的行車路,真感高興。把項目變成為社區自己的項目時,可以調動極大的積極性,這一點加深了我們對項目設計需要與村民直接利益相滿足的另一種思考。
4.縣、鄉級項目管理人員在執行新項目時沒有及時和研究會溝通,這一方麵反映出縣、鄉項目人員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識增強,但另一方麵也為加強項目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十分擔心,已多次與縣、鄉交換意見,計劃性在項目執行中的意義也突顯出來,是否有必要增加中期參與式監測評估設計?還有待討論。本次訪點已就此進行了交流,看來,在新的三年規劃執行初始,對於“老點”增加訪點頻率和力度依然必要。
5.縣、鄉項目人員流動現象較為突出。項目執行能否達到實質性的目標,有待於項目人員對項目理念和操作手法的認同,而現在經過各種培訓的人員已所剩無幾,這對執行項目,必然會帶來一些困難。縣、鄉項目人員的能力建設已排在日程上,而采取哪些途徑更有效率也有待進一步確認。
6.社會性別的視角是促進兩性溝通的橋梁。現在在項目推動中,更多地是對社區的“弱勢人群”——婦女,給予地位的提升,但如何在推動婦女參與的同時,又不“打壓”男村民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也是必須予以關注的。目前也多少感受到男村民在參與上的“隔離”狀況,如何處理這一“項目認同隔離”狀況,實現人力資源整合,也是很有挑戰的工作。保持社會性別敏感從“有利/不利”角度來共同理解兩性的參與,或許會給我們更多的幫助。
7.弱勢人群參與的可能性。真正能關注弱勢群體——病、老、殘、貧困人群是未來三年項目麵對的關鍵點。在本次訪問中雖然已有所考慮,但深感項目設計和實際執行上的困難,尤其是在貸款項目中又處於兩難的困境,要保持資金的安全,還要增強弱勢人群的能力,對這一矛盾的處理,將是下一步需要加倍留意的。
8.在項目各項活動上,我們努力在尋找其內在的邏輯關係和推進上的關聯性。本次討論過程從健康切入到婦女健康小組活動一如何保持可持續性一衛生室建設與管理一小額貸款,是村民的參與使我們對項目的執行思路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感到有可能將衛生室、婦女健康、小額貸款、基金管理、社區健康宣傳有機地聯係起來,似乎找到了一條由各項活動連接在一起的主線。
9.在總結幾年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感到對項目執行過程詳細記錄有諸多的益處。如何從“粗管理”向“精管理”轉化將是這一年工作的要求與嚐試,其結果如何,有待在實踐中證實。
五、下一步計劃
為了使項目能保證質量,並體現參與性、關注過程的特征,計劃下一時段的工作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將彙總各組訪問的結果,印成小本子發放到村民中,戶均一冊,以供深入討論,為項目的執行計劃廣泛地征求建議和意見。
2.借用村民討論小冊子的機會和訪點中的觀察,有意識地在社區內培育新的婦女骨幹(其實我們在此更喜歡稱其為社區活動積極分子)。
3.對將要執行的項目如修橋等做專家論證。
4.進一步熟悉社區情況,為項目執行打下好的基礎。
5.加強項目管理的規範化程序,在實踐中摸索更趨成熟的管理經驗。
針對項目設計中在操作層麵上關聯性不強的各種活動,經過訪點,與村民本土知識的交流獲得了可建立有機聯係的“活動叢”,這就是本次訪點結果的即時反饋、總結。訪點對項目人員有較高的能力要求,這種能力,即包括對項目的熟識,對關鍵問題的敏感,對項目增長點的發現,但更是一種態度上的能力,對參與性的理解與實踐。
理解社會性別與發展項目的意義
在執行“社會性別與發展”項目過程中,項目人員也是一直抱著一種嚐試、探索的心態去實踐的。項目訪點可以有多種形式,以下記錄的一次訪點在性質與習慣上有所不同,它是樂施會西南項目人員考察丹鳳項目點項目管理經驗並觀察我們的訪點過程。所以,說的確切些,是我們一同觀察、反思項目的過程。這次訪點/訪問探討了一些值得農村社區發展界關注的問題,令人很受啟發。為了較好地呈現本次訪點/訪問的過程,以下文字更多地保留了記錄的痕跡。
一、訪點/考察設計
2002年10月11日晚。地點:勝利飯店房。人員:江波、陳建國、李愛玲(研究會發展組成員),薛金玲(樂施會西南項目人員考察組領隊)。議題:討論並確定丹鳳考察日程安排及次日座談內容。
經討論商定:
·座談會時間:12日上午8:30一11:30與赴丹鳳項目考察人員座談;
·座談內容:丹鳳項目整體介紹;討論提問;西南項目人員介紹各自項目的經驗;
·考察日程:13、14、15日各天的下鄉安排;15日和鄉上的座談。16日在縣上反饋。
·考察目的:觀察研究會工作人員訪點手法及參觀、考察項目點。
10月12日上午8:30。地點:勝利飯店;主題:與西南辦項目考察人員座談;參與人員:西南項目辦15人、研究會江波、陳建國、李愛玲。
主要內容:
(一)丹鳳項目介紹
1.丹鳳項目的大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