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研究所曆時20年編寫完成的多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以下簡稱《國史稿》),經中央審定、批準於2012年9月出版後,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社會反響。新華社於9月23日發布通稿,認為:“該書的出版發行,對於發揮國史研究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對於幫助人們係統學習新中國的曆史、了解新中國的發展曆程,深刻認識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和曆史經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全國各主要媒體大都刊載了這一消息。

《國史稿》出版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時任常務副院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李力安,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朱佳木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撰文,對該書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從不同側麵、不同角度評述了《國史稿》主要特色和成就,充分肯定了該書出版的社會意義和學術價值。

中共當代中國研究所黨組於2012年10月初作出《關於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決定》,要求全所同誌把認真閱讀《國史稿》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深入學習《國史稿》的創新成果和成功經驗,學習《國史稿》編撰過程中體現出的優良學風和品德風範,學習和弘揚老一輩國史工作者實事求是、秉筆為公、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嚴謹細致、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配合這次學習活動,深入總結《國史稿》的編寫工作經驗,當代中國研究所特別邀請主持和參加《國史稿》編寫工作的李力安、有林、梁柱、周新城、田居儉、劉國新、張啟華、程中原、張星星等,先後就《國史稿》編寫的指導思想、編撰原則、主要內容、工作經驗和體會等問題,舉辦了係列專題講座。

本書彙集了《國史稿》出版後,各主要媒體發表的評論和介紹文章,作為第一部分;還收入《國史稿》係列專題講座的講稿,作為第二部分;並將全書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出版後的思考》。希望通過本書的編輯和出版,使大家更好地領會《國史稿》編撰者正確的世界觀、曆史觀、方法論和優秀學風、寶貴經驗,推動國史研究和編撰工作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正在展現更加美好恢宏的發展藍圖。國史編修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代中國研究所必將為國史研究和編纂事業作出不辱使命的積極貢獻。

本書編輯工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領導下進行,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擔任主編,於俊霄、狄飛、王宇、宋愛萍、韓鑫等參加了有關編輯工作。當代中國出版社張永、章文嵐等為本書的編輯、裝幀、校對、出版做了大量工作,謹表誠摯謝意。

當代中國研究所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