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語錄”後來我刷(廣告)刷得非常熟練,北京的冬天零下十幾度,但是糨糊都是自己用麵粉和水調和出來的,往電線杆上一刷,幾乎一兩秒鍾之內就要變成冰,所以你要特別快,變成冰的同時已經貼上去了。
“俞敏洪創造”現在是一個廣告的世界,眼中看的,耳中聽的,幾乎都逃不開廣告,廣告也為商品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人們的熟知的茅台酒勇奪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故事就是廣告效應的最佳說明。
1915年,中國受邀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各國展品要經過本國代表詳細介紹、演示,觀眾反複比較、交流,才能夠獲得獎項。當時,中國展品主要以以農業產品為主,一開始是沒有多少特別吸引力的,每日參觀者也不是很多。而茅台酒更是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不僅包裝本身就較為簡陋土氣,而且又是陳列在農業館,雜列在棉、麻、大豆、食油等產品中,根本一點也不起眼。
中國代表團不願將茅台被埋沒在農業館,於是有代表提出將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館陳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不料在搬動的時候,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從展架上掉下來摔碎了,這就是後來傳為佳話的《怒擲酒瓶》的藍本。陶罐一破,茅台酒酒香四溢。中國代表團知道茅台酒醬香馥鬱,且有空杯留香的特點。見此不免靈機一動,於是建議不必換館陳列,隻需取一瓶茅台酒,分置於數個空酒瓶中,並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隻酒杯。正好利用農展館展品氣味不濃,閑人不多的特點,任茅台酒揮灑香氣,隨專業人士品嚐。
茅台酒酒香主要是由酒中的代謝產物產生。敞開的茅台酒在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為濃鬱。此舉果然非常奏效,博覽會會場裏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嚐,一致嘖嘖稱讚。農展館裏因之一時人頭躦湧,熱鬧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一舉獲得博覽會的金獎。
人們把廣告比作信息傳播的使者、促銷的催化劑、企業的“介紹信”、產品的“敲門磚”,甚至有人認為在今後的社會裏,沒有廣告就沒有產品,沒有廣告就沒有效益,沒有廣告的企業將寸步難行。這就是說,廣告是企業促銷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否有效地使用廣告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
2006年9月,新東方已經開始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進入了倒計時,在去紐約參加上市儀式之前,俞敏洪和在國內留守的俞敏洪通電話,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兩個人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俞敏洪興奮地對徐小平說:“小平,順便帶點招生簡章過來,在紐約地鐵裏發一發……糨糊就算了,這裏有的是不幹膠。”
這是徐小平在新東方的慶功會上親口講述的一個玩笑。雖是玩笑但卻涵蓋了新東方起步的諸多艱辛。同是也暴露了新東方成長的秘密武器——廣告。
新東方的成功就得益於廣告,得益於俞敏洪一開始對於廣告的重視。
說起來,俞敏洪對於廣告的重視也完全是“無心插柳之作”。當時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所以招徠生源就成了各個培訓學校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對於像俞敏洪這樣剛剛開始創業的小學校,生源更是關乎生死的大事。由於受傳播手段以及成本的製約,那時基本以小廣告為主。以後新東方流傳的很多關於俞敏洪的段子都和刷小廣告以及電線杆子有關。現在問起俞敏洪當年在北大的同事,俞敏洪最喜歡什麼啊?大家都會笑答,他最喜歡電線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