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摘掉老師清貧的帽子(1 / 2)

“俞敏洪語錄”從新東方的角度可以這麼說,中國曆來傳統上是把老師和清貧劃等號,我覺得這個等號是不對的。老師應該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人,因為隻有老師富有了他們才能安心教書,傳授知識,傳授智慧,學生才能夠更多收益。

“俞敏洪創造”唐代大文豪韓愈在他的《馬說》中寫道:“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是呀,日行千裏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糧食。如果不讓千裏馬吃飽,即使有日行千裏的才能,又怎麼能夠顯現出來呢?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教師通過他們的勞動,把人類創造的知識一代一代地延續、傳播下去,使得人類社會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進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從古至今,總是和清貧聯係在一起,人們提起教師,恐怕第一感覺就是“窮酸”二字。

教師也需要吃飯,也需要養家糊口,如果“食不飽”,又怎麼能夠“才美外見”呢?俞敏洪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老師,對於老師的清貧生活深有體驗,所以,他力主提高老師的待遇:“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是能夠坐在一件24平方米的充滿綠色、灑滿陽光的辦公室,你隻給他8平方米的辦公室,他遲早是要離開的。”

在新東方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新東方剛起步的時候,第一月賺了一百塊錢,老俞把兩個老師叫到家裏發錢,指著其中一人說:你,四十。再指著另一個人:你,四十,剩下的都是我的,以後也不會變。老師那個高興啊,自己40,老板20,拿得比老板都多,真沒想到這個老板這麼傻!結果第二月,賺了一千塊錢。老俞把兩個老師叫到家裏發錢,指著其中一人說:你,四十。再指著另一個人:你,四十,剩下的都是我的,以後也不會變。那兩個老師頓時傻眼了。

這個故事有點調侃俞敏洪的味道。客觀的說,這個故事有真有假,剛開始的時候,俞敏洪的確是在自己家裏發工資,但是他不會賺一千塊錢隻讓教師隻拿四十,而剩下的全歸自己,這不符合老俞的行事風格。

當年胡敏初進新東方的時候,第一次走進老俞家的150平方的豪宅,胡敏感覺到有點眼花繚亂,老俞拿出一個黑塑料袋放在桌子上,對胡敏說:“拿著,你的工資。隻要你有種,今後的錢肯定用袋子都裝不完,我這房子也算不了什麼。”

俞敏洪希望中國所有的老師都富起來,他說:“老師應該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人。”因為隻有老師富有了,他們才能夠安心教書,才能夠鼓勵更多的人進入教育行業,才能夠讓更有智慧的人投身到教育中來,教育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而新東方在短短的時間內,能夠超越諸多對手,就是因為俞敏洪讓每一位教職員工感到自己的價值在新東方能夠得到體現。俞敏洪自豪地說:從大局來說,保證大部分員工願意在這裏幹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6年,在新東方,普通老師的年薪是到10萬元,大城市還要更高一點。而且有將近200名老師得到了新東方的股份,成為了百萬富翁。提到這一點,俞敏洪自豪地說:“新東方的優秀老師在幾年成為百萬富翁是沒有問題的。即便現在,一名教師年收入幾十萬,二十幾萬也是很正常的。”

新東方除了給老師高的工資待遇之外,每年還會對600到700名優秀教師進行股權獎勵,每個老師至少可以獲得100股,最高的可獲得上萬股的獎勵。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高工資引來了高水平的老師,好的老師自然引來更多的學生,新東方在高薪政策的指引下,飛速發展。1993年新東方成立的時候,學校麵積隻有93平米,隻有三四名員工、三四十名學生,資產幾乎為零。到了2000年,新東方就成了全國最大的出國考試培訓基地和口語以及基礎英語培訓基地,教學大樓的占地麵積有2800多平米,教職工有數百人,資產已經達到9000多萬,2004年新東方總收入達到4個億,2005年總收入達到5個億,到了2006年增長到了7個多億。這樣的成績,不能不說是新東方老師的辛勤的勞動成果,使新東方對於每一位老師高薪待遇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