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3.要善於與人合作(1 / 1)

每一個人,在做事情之前,都會把付出和付出之後的回報做一個權衡。這是人與人之間維持合作的一種需要。合作的對象是兩個人,合作是雙方基於共同的利益或是各取所需,才能夠更進一步的合作。合作的每一方都要考慮的問題是你能夠給對方什麼,你能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那就是自己的工作特色。

李婷是一家連鎖超市的打包員。像其他結賬員一樣,她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每天刷卡結賬,為顧客打包。但是,店裏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無論在什麼時間,李婷的結賬台前排隊的人總要比其他賬台多好多倍。而且,大家都耐心地等待,沒有要去人少的賬台結賬的意思。值班經理很不理解,不得不對顧客說:“大家排成幾隊,請不要都擠在一個地方。”

但是,顧客們卻沒有人聽他的,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都排李婷的隊,因為我們想要她的每日一得……”

原來,李婷是一個在工作中非常用心的人。她習慣了自己尋找的“每日一得”,而且覺得它們對她的生活很有啟迪和幫助,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讓顧客也帶著她的心得回家。於是,她就把它們輸入到計算機,再打印好多份,在每一份背麵都簽上自己的名字。顧客在第二天購物時,就會幸運地得到那些寫著溫馨有趣或發人深省的“每日一得”紙條。

無論是哪一種合作對於成功都是非常有益的,有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長艾麗推出了一種新的製度叫做“多重管理計劃”,這一計劃後來被很多公司效仿。這一政策的精神實質就在於“團隊合作”。艾麗大學剛畢業,就從她父親手中接下這家公司。開始掌管公司事務,不過當時的她基本還是個外行。但是,她非常聰明,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她從總公司挑選了十幾位有能力承擔責任的年輕人,組成谘詢董事會,來分擔公司的經營責任。這些人有權力研究和討論公司所做的任何事情。於是,就在接下來的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裏,這些年輕人的提議大多被公司采納。“花花轎子人抬人”。艾麗把自己權力的大部分讓給了別人,而對於被挑出來的人而言,他們的身份已經從一個被雇傭者變成了合作者。他們在這種身份下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因而,這種合作是注定成功的。有人這樣描述說:“一股能量和新觀念被釋放出來,這些認為自己是受到上司讚賞的員工,現在嚐到了負責任的滋味,並且還吵著要負更多的責任。”艾麗趁熱打鐵,把同樣的政策也應用到生產線和人事部。

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隻要善於與人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能互惠互利,讓合作的雙方都能從中受益。而且,合作的範圍越廣,合作的境界越高,生存的空間越大,獲取的利益就越大。如果說合作是一種藝術的話,那麼豁達的人就是這方麵的藝術家。隻要你能夠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就能把合作雕刻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