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0.學會從音色中辨別人(1 / 1)

《人體科學》雜誌上說,人的聲音是氣流通過聲帶振動時發出的聲波。人體對聲波的感覺並不是沒有限度的,人的聽覺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是頻率20赫茲到2000赫茲之間的聲波,低於20赫茲和高於2000赫茲的聲波是人無法感受到的。

人的聲音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複雜的心理效應。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純濁,都能顯示出異常複雜的情感。《靈山秘葉》中有這麼幾句話:“察其聲氣,而測其度;視其聲華,而別其質;聽其聲勢,而觀其力;考其聲情,而推其征。”其中的聲氣,略同於聲學中的音量,通過聲氣粗細,察看人的氣度;聲勢相當於聲學中的音長,聲勢壯者,聲力必大;聲華相當於聲學中的音質音色,聲華質美,則其人性善品高;聲情相當於帶感情的聲音。人有喜怒哀樂七情,在語音中必然有所表現,即“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樂,必在音色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為極力掩飾和控製,但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這種人才高八鬥、言辭雋永,對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準確,對社會、對他人較負責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於人情事理的複雜性,這種人一般得不到重用,抱負無法施展,如先秦時期的屈原。

(2)鋒銳嚴厲者

這種人言辭鋒銳,愛好爭辯。談話時他一旦逮住對方語言的漏洞就會不留情地反擊,讓對方無話可說。這種人看問題一針見血,眼光犀利,但由於急於找到並攻擊對方的弱點,從而忽略從總體上把握問題的關鍵,陷入舍本逐末、頂牛抬杠的處境而不能自拔。

(3)剛毅堅強者

這種人辦事堅持原則、公正無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則性太強而顯得不善變通,讓人沒有商量的餘地。不過,他因為肯主持公道還是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這種人在評判他人的價值時,不會因個人恩怨而產生偏見,依然能做到公正無私、揚善除惡、光明磊落、實事求是、主持正義。

(4)圓通和緩者

這種人為人寬厚仁慈,性格宏度優雅,具有圓通性,對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態度。在語言上圓通能使一個人在交往時顯得溫和可愛,具有柔和的言辭和態度,不喜歡進行爭論,怕傷了和氣。擁有這種才能的人,總是能“入鄉隨俗”,不在別人麵前大露棱角,舉止、言語無不八麵玲瓏。這種人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因為搞好人際關係是做好任何工作必要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因為若不會交際與圓通,必然不勝其任。

(5)溫順平暢者

這種人說話速度慢,語氣平和,性格溫順,權力欲望平淡,與世無爭,易與人相處。但易對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態度。如果他能遇上一個肯提攜他的人,從旁幫他一把,教導他磨煉膽氣,知難而進,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能剛能柔的人物,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人刮目相看。西晉時王湛在父親去世後,居喪三年,喪期滿,就居住在父親墳墓的旁邊。他的侄子王濟每次來祭掃祖墳,從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見他。偶爾王濟來,也隻不過說幾句客套話罷了。有一次,王濟試探性地隨便問了一些最近的事,王湛回答時措辭、音調都適當,音色溫順平暢,大出王濟意料之外,他不禁大吃一驚。他覺得叔父不再是從前那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意誌軟弱的人了。因此繼續和他談下去,王湛的見解越來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濟對王湛全沒有一點子侄和長輩間應有的禮貌,自從聽了他的言談後,不覺心懷敬畏,外表也肅穆莊謹,於是留下來日日夜夜地相互談論。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格豪爽,但在叔父麵前仍覺得慚愧弗如。有一次,王濟聽了叔父的談話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家裏有名士,30年來卻不知道!”晉武帝每次見到王濟,常常拿王湛當做笑柄,問他:“你家裏那位傻子叔父死了沒有?”王濟往往無詞言對。這一回,對叔父有了認識後,當晉武帝又像過去那樣問起時,便說:“臣叔並不傻。”接著,就如實地講了王湛的優點。晉武帝問:“可以和誰相比?”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經王濟這一番廣告宣傳,於是王湛的名聲一天天地大起來,28歲時他開始步入政界,終為人所知。

(6)浮躁心急者

這種人易犯浮躁的毛玻他們做事情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他們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鍬挖出一眼井。結果事與願違,欲速不達。

(7)激蕩回旋者

這種人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特的思維能力,敢於向傳統挑戰,敢於向權威說“不”。他們對事業開拓心強,經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讚歎。他們在語言上的特點也與眾不同、異想天開、獨樹一幟。他們的缺點是不能冷靜思考,難以被世人理解,最終成為孤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