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講些負麵話,久而久之,說負麵話就成了他們講話的一個壞習慣。這些人說起話來,往往是帶著不滿意的、抱怨的口氣。
跟這種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上沒有幾件能讓他稱心如意的事似的。如果你留心統計一下,假如他一天講了一百句話,誇張地說,大概有九十九句是負麵的。
愛講負麵話的人,有時是過於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還有的人是看問題過於狹隘偏頗,隻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種便是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的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汙泥。那麼試想,如果再用顯微鏡去觀察,豈不就是駭人的細菌布滿全身了嗎!
老愛講負麵話的人,很難與人友好交往,即使他並沒有直接說對方不好,但他那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人很難同他找到舒心滿意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人們還會覺得此人太“刁”,難以相處,常常 避而遠之,偶有接觸,也隻好打個哈哈敷衍了事。總講負麵話,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說負麵話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
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正如有一個故事中講到的: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冰棍。晴天雨傘賣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為什麼不下雨;雨天冰棍賣不動,老太太就抱怨為什麼不趕快出太陽。後來有人開導她說,晴天你小女兒冰棍賣得火,雨天你大女兒雨傘賣得快,你天天都有高興事,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於是臉上便由陰轉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來了。同樣,與人相處,也要熱情大度,注意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有時還需要用你身上的閃光點去照亮別人,讓大家的心境都明亮開朗起來。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同你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