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會有朋友。朋友對二十幾歲的我們,意義尤其重大,他們甚至能夠影響我們一生。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如果你有一個愛吹牛的朋友,長期和他在一起,你就會慢慢沾上這種不求實際的習氣,說話雲天霧地、誇誇其談;交了不學無術的朋友,你也慢慢會喪失鬥誌,久而久之,自己也可能成為不求上進的浪蕩鬼。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古今貫通。清末名人曾國藩說過:“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和優秀的朋友在一起,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延伸,可以讓自己增加知識,增長見識,增大胸懷,是快樂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結交優秀的朋友,能讓自己上進的朋友,而對那些讓我們停滯不前的人避而遠之。
懷特是美國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請別誤會,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白居易晚年仕途不濟,在洛陽當閑官,這讓有一腔抱負的他產生了很嚴重的消極情緒,整日無所事事。他寫了一首詩給他的好朋友劉禹錫,詩中充滿了消極思想及無為情緒。劉禹錫本人非常積極,看到朋友如此消沉,便立即和詩一首,回贈白居易,詩中充滿了對老朋友的鼓勵和鞭策。劉禹錫昂揚奮發、不甘消沉的精神,對老友白居易不啻為一劑良藥。此後,白居易開始振作了起來。後來,當劉禹錫去世的時候,白居易寫詩哭劉禹錫說:“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毅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稱頌劉禹錫人雖死了而精神長存,可見劉禹錫對白居易的影響之大。
二十幾歲的人多結交優秀的人做朋友,還可以有利於事業的長足進步和成功。
天文學家張衡的成就,與他一批優秀的朋友有著極大的關係。張衡在青年時代便與當時極有才華的青年人馬融、竇章、王符、崔玻成了知己。其中的崔玻,對天文、數學、曆法都很有研究。在與張衡的交往中,兩個人經常一起探討問題,這給張衡的幫助很大。張衡後來在天文學、物理學方麵的偉大成就,有著崔玻的不少功勞。
反過來講,在現實生活中,因選錯朋友而跌跤子、摔跟頭,甚至掉腦袋的人也有不少。諸如接受朋友周坤2000萬元回扣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傑;笑納朋友周雪華310萬元饋贈的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得到賴昌星54萬多元好處費的原福建省公安廳副廳長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長莊如順等等,他們最終走上斷頭台的可悲命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了壞朋友,受到壞的習氣的影響。
當然,要與優秀的人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這原因並非在於偉人們的超群拔萃,而在於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其實,事實並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麼困難,你完全可以無所顧慮地和地位較高的人親近。
美國有一位名叫阿瑟·華卡的農家少年,在雜誌上讀了一些大實業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詳細些,並希望能得到他們對後來者的忠告。於是,跑到紐約,早上7點就到了威廉·亞斯達的事務所。
亞斯達覺得這個莽撞的少年有點討厭,然而一聽少年問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百萬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並微笑起來。兩人談了很久,隨後亞斯達還告訴他該去訪問的其他事業界的名人。
華卡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他得到的忠告對他賺錢也許沒有多大幫助,但是他們給了他自信。兩年後,20歲的華卡成為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是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不到五年,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了。
也許華卡結交優秀的人的做法是我們無法效仿的,但是他的信條絕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就是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運。所以,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多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
二十幾歲的時候,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間可以互相砥礪,相互激發,共赴患難,成為事業的基石。朋友之間,無論誌趣上,還是品德上、事業上,總是互相影響的。一個人一生的道德與事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選擇能讓自己上進的朋友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