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8.自己罵自己最安全(1 / 1)

當你想說笑話、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最安全的標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誰會不高興?

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說,能笑自己的人有權利開別人的玩笑。丘吉爾爵士就是常以幽默力量來減輕戰爭的壓力的。有一次曾以一句妙語來說某位政治同僚:“他是一個謙遜的人,他擁有許多讓他謙遜的事。”

政界的人得有心理準備,隨時可能受人攻擊。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丘吉爾這一句妙語中的“他”如果改為“我”,會顯得更有力。每當你想批評、抱怨或提出建設時,“我”的觀點是最理想。

豎立自己本身作為幽默的標的,你可以傳達信息、表達看法而不攻擊到別人。例如:“自負的人胃口太低,對他自己的興趣比對我還大。”

“我並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隻是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到盛年。”

“我這種人是足以使你依賴的朋友。隨時在你身邊——當我需要你的時候。”

自嘲應用廣泛而安全,下舉數例:

①在即興演講中,演講者如能適時、適度地自我解嘲歪曲一下自己,是有高度智慧和教養的表現。演講者可以此獲得幽默,來“潤滑”演講者與聽眾的關係,增加演講的趣味。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歲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國際飯店為他設宴祝壽,他在答謝時風趣灑脫地說:“諸位來為我祝壽,總不外要我多做幾年事。我活到了70歲,就覺得過去69年都做錯了。要我再活幾年,無非要我再做幾年錯事咯。”賓客一聽,哄堂大笑,整個宴會充滿了歡聲笑語。試想,如果他擺出一副嚴肅相,一本正經地致答謝辭,就不會造成這樣輕鬆愉悅的氣氛。不過,使用自我解嘲這種“潤滑劑”要注意場景和情勢,在嚴肅的場合或悲痛的氛圍中就不宜用這種引人發笑的“液體”。

②坦誠調侃自己,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電影或電視節目表現相親時,經常其中一方正想說話時,恰好對方也要開口,弄得兩個人尷尬異常,隻好把正要說出口的話咽回去,停頓了一會兒之後,兩人又同時開口……反複出現這種尷尬的情形。在第三者看,這是喜劇,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相當苦澀的經曆。

我也曾目睹這種尷尬場麵。當時,那位看起來好像既斯文又誠實的男士,為了打破僵局,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好像連呼吸都一致啊!”聽了這句話,不但女主角忍俊不禁,連陪同而來的大人們也哈哈大笑。後來大家就顯得很輕鬆,一切也都順利進行。

與人初次見麵時,會感到緊張,這是很自然的。問題是,如果對初次見麵考慮過多,緊張感就會加重。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將自己緊張甚至失敗時的情形說出來,自我嘲笑一番,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一說:“你瞧!我一緊張就像酒精中毒一樣,手不斷地發抖,真沒辦法。”這麼一說,手反而不抖了。

③大膽自諷,可以顯示自信,維護麵子。有時你陷入難堪是由於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點、言行的失誤等等,自信的人能較好地維護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難堪。對影響自身形象的種種不足之處大膽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擺脫窘境的同時顯示你瀟灑不羈的交際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說自己是體積小臉力大,濃縮的都是高科技;如醜陋的你找了一個美麗的她,不妨說“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即便你如劉墉一樣背上扣個小羅鍋,也不妨說你是背彎人不弓,難怪美國的赫伯·特魯在《幽默的人生》一書中把自我解嘲列入最高層次的幽默。如果你能結合具體的交際場合和語言環境,把自己的難堪巧妙地融進話題並引出富有教育啟迪意義的道理,則更是妙不可言。如某老師廣東口音,普通話不過關,有一次上語文課,講到某一問題要舉例說明時,把“我有四個比方”說成了“我有四個屁放”,一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學生笑得不可收拾。老師靈機一動,吟出一首打油詩:“四個屁放,大出洋相,各位同學,莫學我樣,早日練好普通話,年輕瀟灑又漂亮。”老師的機智幽默贏得了學生的熱烈掌聲。

④自我嘲弄,可表示豁達,增加人情味。笑自己的長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很漂亮的事情,會使我們變得較有人性,並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一次,陳毅到親戚家過中秋節。進門就發現一本好書,便專心讀起來,邊讀邊用毛筆批點,主人幾次催他去吃飯,他不去,就把糍粑和糖端來。他邊讀邊吃,竟把糍粑伸進硯台裏蘸上墨汁直往嘴裏送。親戚們見了,捧腹大笑。他卻說:“吃點墨水沒關係,我正覺得自己肚子裏墨水太少哩!”人們喜愛陳毅,難道和他的這種豁達、幽默的稟性沒有關係嗎?

總之,在社交場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靈丹妙藥,別的招不靈時,不妨拿自己來開涮,至少自己罵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罵槐,一般不會討人嫌,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