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當中,以夫婦為基礎,“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夫婦相處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其他的關係。夫婦相處得好,立業、治國才能夠合理有效。
中國人強調夫妻關係和諧,使用的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之類的詞,從不說如膠似漆。夫妻的典範是孟光、梁鴻等人,而非畫眉的張敞之流,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基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平等的,而是親疏有別。那最親的人是誰?很多人會想到父子,其實人際關係是從夫妻關係開始的,夫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國人把確立夫妻關係叫做“定乾坤”。隻有中國人會說“家為國之本”,隻要家庭不穩定,國家就會遭遇到很大的挑戰。
夫妻關係是社會安定和諧、國家正常發展的根本。我們認為,愛情是沒有條件的,但是婚姻一定要有條件。我們所說的門當戶對,其實是說男女雙方要有合適的條件才可以結婚。
在一個家庭裏,絕大多數人都有血緣關係,比如,父子、母女、兄弟,隻有夫妻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並且法律規定夫妻之間不能存在血緣關係。凡是有血緣關係的人最後要分開住,而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居然住在同一個床鋪上,按道理說,這應該是很奇怪的事。因為有血緣關係,兩人才能安心睡在一起。而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卻可以共眠,這就是夫妻關係為什麼神聖的原因。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不可以等閑視之,但是現在,一些人太輕率了,結果搞得家裏雞犬不寧。
為什麼把父子關係放在夫妻關係的後麵?中國人講父子的時候,往往包括母女在內,很多人都覺得,中國人老講男的,其實中國人在講天的時候就包括地,講夫就包括妻,講男就包括女,他們是一體的。所以,父子關係其實是父母跟子女的關係。夫妻之間是有愛情的,父子之間沒有愛情,但有親情。西方人把愛的範圍擴大了,擴大到泛濫的地步,什麼都是愛,其實親情與愛情是不同的。
婆媳關係搞不好,其實是兒子的責任,是他沒有把人際關係搞好。當婆婆教訓媳婦的時候,兒子不能替媳婦講話,隻要替媳婦講話,就是在害媳婦。婆婆會想:“我養你這麼大有什麼用?你娶了老婆忘了娘,我教訓她兩句,哪怕是教訓錯了,也輪不到你來說。既然這樣,等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就欺負她。”——婆婆對媳婦不好,多半是兒子造成的。
婆婆教訓媳婦的時候,兒子應該站在婆婆這邊。婆婆之所以老是同媳婦過不去,主要是為了測試兒子的心到底在誰身上。看到兒子還站在自己這邊,她反倒不會計較了,慢慢地也會對媳婦好。
會做妻子的人,看到丈夫回來,不會上去跟他打招呼,而是回到廚房裏忙自己的事。因為丈夫還有爸爸、媽媽,他們是一家人,他一回來,妻子就跑過去跟他羅唆,他的爸爸、媽媽會怎麼想?
千萬記住親疏有別。丈夫平常再忙,可是陪妻子回娘家的時候,絕對不可以無所事事,喝喝茶、聊聊天,而是應該抓緊機會表現。這樣,妻子會感覺到很有麵子,做家事也不會有怨言。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
夫妻關係是整個家庭安定、進步的基礎,夫妻處不好,最倒黴的是他們的子女。夫妻吵架經常會連累孩子,使他們處於不安定的狀態。人不安的時候是最痛苦的,人一生就是求心安而已。夫妻和諧,孩子才會安定,一家人才能和睦,家和萬事興。
俗語說得好:“妻賢夫禍少。”幾乎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賢內助,使他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意投入他的事業。
二、夫妻和睦是教養子女的良方
父母教養子女的方法,看起來五花八門,各有巧妙,事實上歸納起來,可以總括成孟子所說的:“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意思是說,男女成家是做人的大道。夫妻能和睦相處,教養出來的子女才會身心健康。家庭生活溫暖幸福,親子關係才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