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年間,南彙的湖邊住著一戶農民,家裏養著一頭黃牛和一條狗。這狗與牛感情很好,它們同住在牛欄裏,牛幹活去了,狗也總跟在它的身後,一直要等到牛幹完活回家了,它才跟著回來。
有一次,有一個盜牛賊來偷牛。他見主人早早睡了,就躡手躡腳地進了牛欄,剛要解牛繩,這狗驀地叫了起來,他連忙躲到屋後去了。狗知道這賊還在,想叫起主人來趕賊,就跑到門口“汪汪”大叫,還用前爪抓門。主人被它驚醒,披了衣服,趿拉鞋,點了一個火把出來。他走到牛欄裏,見牛好好兒的,又去照了照柴間,不見有什麼異狀,就罵狗道:“你這隻瘟狗,深更半夜的,叫什麼?再叫,當心我揍你!”說著,就踢了狗一腳,自己進屋睡覺去了。這賊見主人不相信,心中暗喜,就撿了一根木棒在手,又去解牛繩。狗又吠叫起來,可是主人再不理它。它撲上去咬賊,賊就用木棒打它。於是,這頭牛就這樣被賊偷走了。
第二天,主人出來不見了牛,大吃一驚,再尋狗,狗也不見了。正著急時,隻見狗匆匆跑來,朝他汪汪大叫並拖他的衣襟。主人心知蹊蹺,就跟著狗走。走啊走啊,一直來到了大團鎮。這賊正牽了這頭牛,想趕早市賣個現錢,就被牛主人一把抓住了。
原來當他偷牛時,這狗就偷偷跟在後麵,所以知道牛在什麼地方。
狗喜歡與人在一起,這不僅是由於人能照顧它,給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為伴,建立了感情。狗對自己的主人有強烈的保護心。有的狗從水中、失火的房子裏或車子下救出孩子。狗還會幫助它受難或受傷的狗友同伴。狗具有領地習性,就是自己占有一定範圍,並加以保護,不讓其他動物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