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忽視對孩子生活品質的培養,把全部心思與重點放在分數上,“唯分是從”,忽視道德教育,從小就給學生施加壓力,把千斤枷鎖銬在學生身上,還不斷吆喝他們跳出最優秀的舞蹈。其結果造成學生心理扭曲變形,心理素質差得讓人難以想象。每年高等學府都有人從樓上“一躍而下”,自殺的學生呈現低齡化,被老師批評、被學生嘲笑,甚至被家長誤會就要以死解脫。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痛心疾首。
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有責任心才會有追求。給孩子以責任心和愛心,讓孩子學會愛!有很多家長說:隻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的都無所謂。家長即使對孩子別的方麵也有所關注,通常也不過是敷衍了事。從生活品質入手,培養愛心,建立起強烈的責任心是走向成功人生的關鍵。
沸沸揚揚的潑熊事件,某大學生把小狗放到微波爐裏去烤……誰能想到這些事情就是那些我們認為的未來的人才幹出來的?“潑熊”事件發生後,還有人為他求情,覺得他是名校的學生,而且又考上了研究生,有著遠大的發展前途,應該從輕處理,或者不處理。這樣的辯護儼然還把他當作人才,這讓人很不理解,更加不讚同,像這樣心理不健康的人怎麼能是人才?就因為他學曆高、分數高?我們常說教育以人為本,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一一這句話是在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做一個有感情、有正義感、有良知的人。如果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一群會考高分拿高文憑但沒有“心”的人,那麼教育還有什麼意義呢?知識就變成了死的、沒用的東西,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就成了無稽之談。
功名的獲得是良好教育質量的衍生。追求功利的短視行為就好比給鳥兒翅膀拴上了金塊,其結果就是將會讓鳥兒重重摔在地麵上。
如果孩子不懂得愛父母,他又怎麼會關心和重視父母對他的期望呢?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不愛學習也是不愛父母的一種表現。父母忽視了對愛心的教育,以為隻要學習好就什麼都好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
六、尊重孩子的自尊
父母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習慣性地幫他們設計人生。出於父母的愛,不願意讓他們走一點彎路,為他們取得的一點小成績而興奮,同時也為他們的一點小錯誤而憤懣、傷心。可是家長,您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那個講話傻裏傻氣、走路都走不穩的小寶寶什麼時候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不再對你言聽計從,不再相信你為了騙他而編造的話,甚至開始頂嘴反駁,有時候還講得頭頭是道、井井有條。麵對這種情況您是否覺得束手無策,隻好擺出家長的威嚴,
聲色倶厲地嗬斥?而孩子麵對您的嗬斥又變得乖巧起來,於是久而久之嗬斥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了解孩子,就需要尊重孩子。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孩子也不會尊重您的意見和教導。兩個互不尊重的人在一起,會期望有什麼樣的結果!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願意和您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對孩子的把握也容易失控,在不了解孩子的時候怎麼能期望好的教育效果呢?
所以,作為家長要時刻記得,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們也是有權利說“不”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身上,畢竟他們已經長大了,前麵的路,他們還是要自己去走,即便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他們也願意自己去嚐試。請尊重他們,相信他們,並鼓勵他們,畢竟,每個人都要經曆成長的過程。
尊重是雙方的。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先平靜心情,緩和語氣,坐下來慢慢談,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機會,不要讓一條原本小小的溝渠,變成日後永難跨越的鴻溝。理智的談話,善意的詢問,一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遠比惡聲惡氣的訓斥,毫不顧及後果的責罵有意義和有效得多。
既然一切都是源於愛,為什麼不選擇一種更合理的方式呢?
七、重視教育而不隻是教育的結果
隨便問家長一個問題,“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嗎?”沒有一個家長會說自己不重視。提到這個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長篇大論。如果再問他是如何重視的,孩子又是如何不讓人滿意的,他就會曆數自己朝九晚五的生活,辛苦小心地持家,關心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未來……而孩子卻總是不爭氣、不聽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