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班主任工作(5)(1 / 2)

期中考試後,學校要求召開學生家長會。多年來,期中考試後必開一次這樣的會議。每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將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通知學生家長,教師和家長互通情況,以達到“促進學生下半學期學習”的目的。

我把全班學生考試成績名次統計表打印在一張大紙上,然後將紙裁成小紙條。每張小紙條上隻有一個學生的成績名次。來一個家長就發給他一張寫有他孩子成績名次的小紙條。另外,在黑板上寫好與紙條位置相對應的考試科目名稱。這樣,家長對照著就可以知道自己孩子哪一科考了多少分,總分是多少,名次是第幾了。

期末考試後閱卷時間較充裕,又不立即召開學生家長會。這時校方下發《考試成績通知單》讓班主任填寫,讓學生帶回家,通知其家長。老師發放給學生時,也應注意到保護學生的“隱私”。

這樣做學生還能把考試成績當回事嗎?這樣做沒向學生施加壓力,學生學習成績是否下降?這大概是很多班主任所關心的問題,也是未來的班主任——新教師所關心的問題。聽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介紹,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班主任做到了上述“三不”,就可以說圓滿解決了“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名次”問題。班主任圓滿解決了上述問題,隻是做好了班主任自己的工作,從班主任要為班級全麵負責的角度看,還應當做好那些熱衷於公布成績名次的任課教師的工作,使他們也能像自己一樣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在學校沒有強製性規定“不得公布學生成績名次”的情況下,班主任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自己事先草擬一份有關保護學生隱私的班級規章製度,然後就有關條款與任課教師交流,讓他們充分了解為什麼“不公布”以及怎樣“告知”為好。條件成熟之後,再邀請他們參加製定有關班規的班會,力爭在班主任、全班學生和全體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有關“不公布學生成績名次”的規章製度。

下麵是某些學校采用的關於“文化課考試成績名次”的規定,抄錄下來以作參考:

一、文化課考試成績名次

1.文化課考試成績名次作為學生隱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不得公開張貼在教室裏或其他地方,不得在班內公開宣讀,也不得在家長會上公開宣讀。但表揚鼓勵性質的個別或部分學生的成績可以在表揚時公布。

2.批閱後的文化課考試試卷,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隻能在上麵標寫成績,不得標寫名次。

3.學生想知道自己的考試名次,學生監護人想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試名次,老師應當及時提供這個學生的有關情況。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不得主動或被動向學生提供他本人以外的其他學生的成績名次。

4.打聽他人隱私是落後的不文明行為。同學之間不打聽別人的成績名次。

5.願意公開自己文化課考試成績名次的行為,屬於學生自己的權利,老師和學生均不得幹涉。

有關製度通過後,全班所有學生就都成為製度執行落實情況的監督者。任課教師參加了製度的製定,即使表決時沒有舉手表示讚成,也應當遵守多數人通過的規章製度。

從實驗情況看,任課教師能按照規定辦的不多。相反,有的老師倒是這樣做了。這可能與有教師在辦公室裏經常強調有一定關係,而有的任課教師卻缺乏這方麵的交流。由此可見,思想認識是多麼的重要。

不管怎麼說,目前製定這樣的製度,至少讓一部分任課教師頭腦中有了“不公布學生成績名次”的意識。“不公布學生成績名次”,任重而道遠。

第五節如何評價學生

全麵評價學生,就是要用“三個眼光”來認識評價學生。這三個眼光是:未來定位眼光、現實客觀眼光、辯證發展眼光。

一、“未來定位眼光”

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何嚐不也是如此?學生作為未成年人,遲早要踏入社會,成為祖國的建設者。社會是由各種職業結構而成。科技專家、教授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為數較少,多數是一般工人農民、教師職員等等。

現在的學生將不斷進入社會,不斷補充到不同的職業和工作崗位上。不同的職業和工作崗位,對人才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要求不同。比如說吧,商場收銀員,這種工作對科技文化知識的要求不高,會敲打電腦數字等一般技能即可。從科學文化知識方麵看,要求比教授學者要低得多,但對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對他人尊重的要求卻並不比教授學者低。

有了上述眼光,就會全麵正確地認識當前我們正在教育著的學生。社會對他們的需要既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那麼班主任在全麵評價他們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他們作為將來的社會人所應當具有的不同的學識要求和相同的品格要求。不要將每個學生都硬往專家學者的位子上驅趕,那是不現實的,也是愚蠢殘忍的。要著眼於為社會培養輸送各類合格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是祖國建設和發展所必需的,不應僅僅因為考試成績水平不同而對他們或抬高讚美或貶低打擊,以使他們在品格上變得令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