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介(1 / 3)

張燕昌,海鹽人。字文漁,號芑堂。清嘉慶時以優貢舉孝廉方正,受知於阮元。平生力學好古,曾師事丁敬、張庚,尤嗜金石,搜羅宏富,曾自摹古文字為《金石契》,又曾登寧波天一閣,摹石鼓文,築石鼓亭勒石於家。著有《石鼓文釋存》一卷、《飛帛錄》二卷、《金粟箋說》一卷。《金石契》一書流行極廣,其書畫篆刻,為世所珍。以上見《嘉興文獻》及和《鴛鴦湖棹歌》自注。

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之冬,臨川李公視學兩浙,以《鴛鴦湖棹歌》課嘉禾士子。蓋欲采裏巷之謠諺,覘民情於歌詠,而因以譜太平之風景也。燕昌生長鴛鴦湖畔,扁舟來往,尋鷗問鷺,樵歌漁唱,時領略於煙波縹渺間。昔楊鐵崖雲:道揚諷諭,古人教廣,有興國顯家之道焉。不揆檮昧,仿朱譚二公倡和之作,續成百首,非敢踵美前賢,亦祗操音下裏雲爾!

東南一帶稻魚鄉,

男務田農女務桑。

儂譜太平新樂府,

棹歌聲裏渡鴛鴦。

波紋如縠疊輕羅,

風波不作煙波多。

慣撥瓜皮小艇子,

浪花圓處疾子梭。

春城士女曉粧妍,

插鬢紅薇浥露鮮。

唱入餳簫深巷裏,

賣花天氣看秋千。

換衣亭外念郎衣,

落帆亭畔望郎歸,

花落階前郎不至,

竹林新長燕來肥。

花開如錦柳如絲,

學繡村中學繡時,

繡得鴛鴦常比翼,

雙雙棲在合歡枝。

注:常繡村在郡城西。

綠蘿水閣白蘋湖,

小婦當窗簾不鉤,

三丈日高春夢醒,

街前喚賣馬蘭頭。

注:綠蘿莊在鴛鴦湖南。

新晴灩灩曉雲開,

鈴語鍾聲盡日催。

莫道儂舟歸獨晚,

燒香三塔寺前來。

賢娼巷裏春風溫,

蘇小墳前夜月昏。

惟有離離青草色,

年年寒食最銷魂。

三月吳蠶已二眠,

蠶房辛苦春秋天。

楝花開後人如醉,

才放蠶忙又種田。

岸花片片落柔枝,

岸柳依依拂釣絲。

綠漲深時宜阿子,

紅橋圍處是孩兒。

櫻桃熟時乳燕飛,

豆莢堆盤筍蕨肥。

榴花紅映交葉綠,

與郎吃粽送寒衣。

溪上猶傳舊姓錢,

溪邊是處起炊煙。

連天小雨桑陰密,

夜夜青蛙叫水田。

高貼紅箋蠶月韯,

柳絲處處插茅簷。

與郎禁忌休來往,

怪殺人家閉戶嚴。

熟梅時節雨連綿,

石首魚腥正上筵。

一路冰鮮齊入市,

海濱新到販魚船。

注:石首魚俗稱黃魚,嘉興販黃魚者從寧波航海到乍浦,魚上蓋冰以保鮮。

頭蠶五月住絲車,

織得新羅奪錦霞。

妾欲為郎懸艾虎,

郎須為妾插榴花。

梅風竹雨入筠簾,

甪裏街頭屐齒黏。

記送郎行行不得,

履鞋橋上履鞋尖。

青絲籠帶看蠶娘,

兩岸人家齊采桑。

繅得新絲何處賣,

東新行販北新行。

注:新行鎮在嘉興,新行裏在秀水王江涇。

嘉綾滿幅細花紋,

一絲一縷見辛勤。

製就鴛鴦相映綠,

繡衣坊外遇郎君。

注:嘉興產綾,細花紋,稱嘉綾。繡衣坊一在郡城,一在海鹽資聖寺左。

湖柳絲絲醮碧波,

金陀坊外綠陰多。

落花何處尋西子,

範蠡湖中五色螺。

注:金陀坊、範蠡湖都在嘉興市內,範蠡湖產五色螺,其中有西施妝台。

妾家卻住滮湖東,

愛趁晴江五兩風。

正是相思無限處,

子城隔斷女牆中。

注:滮湖在郡城南,即今南湖。子城郡府治圍牆。

處處名花列肆?,

儂家西市市湖邊。

涼風水閣濃香透,

一帶篷窗茉莉船。

通越門邊鳥夜棲,

馬嘶隱隱雜鳴雞。

五更聽得鄰船語,

一道斜封到水西。

注:水西驛名。

子夜低翻一曲歌,

湘簾處處隱纖蛾。

人家好似船聯泊,

隔岸紅樓跨水多。

罷釣歸來月正昏,

櫓聲矣乃市聲喧。

乘風直到湖心處,

放鶴湖邊又一村。

州倅東廳鎖碧池,

柳絲婀娜夕陽遲。

閑來受煞清宵景,

高唱儂家花影詞。

憂歡石邊草離離,

為郎憂歡無盡時。

可憐石有憂歡意,

儂有憂歡石不知。

注:憂歡石在嘉興。

麒麟塘外藕溪前,

種剩荷花已百年。

聞道名人觴詠地,

可能十丈藕如船。

注:麒麟塘藕溪俱在郡城東,藕溪明正統初許鬆泉在此種藕,花開時開,名人多遊詠於此。

五色東陵文貝光,

甜瓜味好賽瓊漿。

輸它玉乳犁還嫩,

不及金鵝蛋更香。

注:東陵堰多甜瓜,其小者名金鵝蛋。

蘋花香送木蘭橈,

一葉湖心趁晚潮。

網得雙魚憐比目,

移船載放放生橋。

鏡香亭子好風過,

翠蓋紅衣映水多。

水底鴛鴦眠正穩,

教郎低唱采蓮歌。

注:鏡香亭在嘉興,舊時亭邊多栽蓮花。

春風亭下百花林,

遺澤甘棠歲月深。

最是當年陸蒙老,

涼蟬好句幕中吟。

丹楓烏桕護柴門,

仿佛江南黃葉村。

門外南湖菱最美,

勝它風味鴨餛飩。

注:明詩僧智舷築黃葉菴於郊西。南湖產圓角菱,俗名餛飩。

汾湖水接鶴湖長,

芡子蓮心次第香。

怪底無腸是紫蟹,

霜天切莫勸郎嚐。

注:汾湖,鶴湖俱在嘉善。

古寺金銘映水流,

宵深海月接天秋。

清光好抵湖天閣,

郎自迷離煙雨樓。

注:金銘寺在郡城,湖天海月樓名。

槐花落盡桂花開,

人向南宮祝福回。

年少風流齊目斷,

等閑折得一枝來。

楊柳彎頭布穀啼,

黃雲靉靉遍鋤犁。

連宵了雨三朝霧,

不到秋分稻秀齊。

家住秦塘第幾灣,

空明不隔一重山。

勸郎兩漿雙溪過,

莫向七星橋下還。

注:秦塘在秀水,雙溪七星橋在嘉興。

寫山若水富雲煙,

慧業文人舊有緣。

卷軸縹緗皆錦秀,

題韯金粟藏經箋。

注:李日華有鳥山樓,項墨林有若水軒,皆種鑒賞家,海鹽金粟山藏經數千卷,好事者剝取背紙以供名人書畫、名曰"金票箋"。

清宛堂空花石存,

題名猶說趙王孫。

我來太仆祠前拜,

翠墨登登手自捫。

注:舞蛟石舊在範長康清宛堂前,今在小煙雨樓、石上篆文"舞蛟"兩字相傳是趙鬆雪手筆。

載酒尋花傍水揚,

秋涇秋葉舞斜陽。

郎心莫向分湖去,

妾意終憐合路長。

注:秋涇在秀水,分湖即汾湖,豐屬吳江,故名合路,貝陸遊日記。

竹荘花發滿沙汀,

桂楫蘭橈幾度經。

猶記武塘傳十詠,

藕花香列水心亭。

夢回鴛枕小鑼聲,

報道綢船趁曉行。

盡日秀湖城內外,

歸來涼月伴殘更。

注:盛澤綢船泊郡城南門外。

蟋蟀聲中白露寒,

洲邊鶴唳曉星闌。

儂家隻愛金籠聽,

不向裴公島上看。

注:郡城賣蟋蟀者都聚市於真如寺前。

僧廬到處掛胡蘆,

秋老霜高共斷壺。

一自高人親製後,

操來風韻勝廳觚。

蘆花白處雁銜霜,

愛棹扁舟過練塘。

最是吳郎多逸趣,

客中滋味飯檀香。

池邊乳鴨半雙棲,

遠樹參差望裏低。

為愛枇杷多結子,

園東載酒列園西。

祥符塘上芰荷香,

十裏茜溪一帶長。

不解平川平似鏡,

遊人慣說是斜塘。

注:祥符塘、茜溪、平川俱在嘉善,平川又名斜塘。

郎來問柳妾尋梅,

鏡水花容歲月催。

漫道聞湖梅與柳,

亭空稅暑好遲回。

注:稅署亭名,問柳尋梅皆橋名。

魏塘精舍渺煙汀,

花氣薰窗潤畫欞,

樓頭得月長相望,

燕樂堂邊高臥亭。

梅花庵外竹千竿,

梅花庵裏寫琅玕,

梅花真跡傳竹嫩,

高節清風白晝寒。

雲東逸史泛仙槎,

琴鶴相隨帆影斜,

又見滄江虹貫月,

米家書畫屬姚家。

菖浦涇上泊鳴橈,

共酌菖浦酒興豪,

醉後回塘看竟渡,

龍舟飛過會龍橋。

春晴連日好攤灰,

處處燒鹽盡作堆,

南北東西團似雪,

鮑郎浦上望郎來。

橫山山畔吊逋翁,

吹落鬆花上釣筒,

家住東南山水窟,

雙峰蘭若翠微中。

聞琴台畔仰山高,

聞琴橋下蕩輕舠,

千載知音遺跡在,

水仙一曲隔雲濤。

壁立山頭夕照銜,

望夫千載立巉岩,

愛它一片心如石,

望斷江南葉葉帆。

兩湖湖水碧如油,

禪悅鍾聲冷素秋,

仿佛六橋明月夜,

遊人爭說小杭州。

好是冬初天氣清,

山容秀麗水容明,

與郎同上鷹窠頂,

烏兔今宵尚有情。

白洋一帶渚煙秋,

日暮傳來漁唱幽,

海月年年圓又缺,

勸郎莫漫去登樓。

注:白洋河在海鹽東門外海上。

花開金粟寺前濃,

朝莫山僧響梵鍾,

石篆不知歸底處,

獨桑戰鼓白雲封。

澉浦諸峰接邵灣,

永安湖麵綠回環,

隨郎前後登高去,

大步山連小步山。

永安湖上水悠悠,

山色湖光滿目秋,

最是多情楊宣慰,

梳妝猶剩十楹樓。

雲村吟嘯百峰前,

山下於今有鶴田,

為溯銕崖舊遊侶,

鷓鴣聲裏莫春天。

塘連銕瑣浪翻銀,

夕汐朝潮若有神,

郎信不如潮信穩,

佳期三五總非真。

祗園幽靜碧苔封,

樓閣荒涼落曉鍾,

細雨鶯聲春未老,

杏花樓外杏花紅。

湖天風雪逼輕裘,

酒滿深杯月滿樓,

羨煞黃門添冷趣,

芳洲雪夜有歸舟。

九峰影裏駕輕橈,

九派湖流弄晚潮,

願比九峰青不斷,

莫隨九派隔湖橋。

聯珠池畔樹參差,

弄珠樓外雲遲遲,

相思累累如珠寶,

隻有當湖明月知。

注:聯珠池、弄珠樓俱在平湖。

嘉遁當年不受憐,

蜃園終日撫清弦,

知音隻有鄭高士,

墓在西峰曉月前。

秋鳥屠故味更鮮,

儂家餉客佐清筵,

賞來別有閑風味,

又見披綿落翠煙。

探花巷裏散輕煙,

紫燕飛飛花正鮮,

卻憶沈郎詩句好,

翠蛾環坐憶洲錢。

夜泠輕航買女桑,

三春鄉市各紛忙,

儂家接得石門種,

十畝閑閑蔽草堂。

簡齋書閣對南軒,

花月交輝自一村,

家上芙蓉洲上住,

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芙蓉湖南軒簡齋都在崇德(今桐鄉)

皂林渡口渡船齊,

青鎮東來官路西,

兩岸稻花香不絕,

桔皋聲裏過車溪。

注:皂林渡青鎮車溪都在桐鄉。

桐葉青青桐溪邊,

桐花開到縣門前,

珊瑚銕綱王蒙畫,

芸草書編鮑家田。

槎櫟古木夕陽斜,

略?中橫水一涯,

耕鑒不知人世事,

西村風味古田家。

餘春園裏雨初收,

曲水流觴盡日浮,

誰繼香山高會後,

風流人物小瀛洲。

注:餘春園在海鹽西門內,一名小瀛湖。

爭先挾冊盡垂髫,

趕早學來夜正遙,

大胡先生讀書處,

一竿燈火小虹橋。

紗帽籠空剩敝袍,

鄭家忠孝著清操,

淡泉小印朱文古,

猶為人間惜鳳毛。

一卷茶禪高士圖,

儒衣僧帽伴雲孤,

瓣香贏得風流語,

可有青錢十萬無。

野堂寫生壓石田,

彌伽山水得真詮,

精意畫中誰領略,

真傳卻在采芝仙。

平生汲古服龍泓,

過眼雲煙鑒別精,

遺恨斜川空想望,

往來幾度射襄城。

門前曲水繞名園,

月落城南烏夜村,

蒿徑歸來閑似鶴,

十年霜雪老黃門。

軋軋鳴機手自操,

授經深夜仰劬勞,

從知藝苑猶餘事,

漫道南樓筆墨高。

絳跗閣前虯龍鬆,

絳跗居士玉雪容,

百餘年來猶說項,

茯苓根下苔花濃。

切玉鐫金誰絕倫,

徐家父子得天真,

精思合與羚羊比,

信手臨摹妙入神。

唑唑欲撼寄奴城,

雨雨風風何日晴,

為語初來客穩睡,

儂家慣聽是潮聲。

枳作芭籬門掩柴,

南山山下足生涯,

莫教誤吃觀音粉,

別有香沙芋味佳。

贔屭何緣市上觀,

卻因文字作虯蟠。

千年遺澤猶思魯,

十丈豐碑共識韓。

吾家丙舍抱溪灣,

彩筆留題苔色斑。

鬆檜陰中春草綠,

遊人細讀米家山。

修竹林中鵲噪喧,

春風步屧半苔痕。

丹哥不使來偏易,

清遠聞川易鶴軒。

年來作客似沙鳧,

窗外寒梅護鶴。

泛宅浮家圖畫裏,

一湖明月淡相娛。

蟲魚鍾鼎手箋疏,

識字先漸未讀書。

難得钜公多賞騭,

署書也許到蓬廬。

仲謀居士百花詩,

金粟山人絕妙詞,

兄弟詩名傳海內,

一時風月寄清思。

注:彭孫貽別號仲謀居士,有百花詩,其弟孫遹號金粟山人,有金粟閨詞一百首。

客裏秋懷唱和工,

土風宛轉櫓聲中,

朱譚韻事堪千古,

管領鴛鴦西複東。

雪艇橫流映水磯,

鐵鬆深處掩雙扉。

懷家風味春來美,

一碧相湖產蜆肥。

網得河豚味最鮮,

家臨流水小橋偏。

搖來恰比梭尤疾,

兩櫓春江販筍船。

行過馬橋即來墩,

綠波?灩映前村。

輕舟萬壽山前去,

兩岸桑陰到鬥門。

注:馬橋,豐墩俱嘉興急遞鋪。

遐想經營伐越初,

練兵獸向練塘儲。

當年試劍石猶在,

荷鍤亭邊吊子胥。

船舟獸住魏塘灣,

廢壘成岡樵牧還。

酒務當時非一處,

城中城外兩瓶山。

築室傳經泖水前,

柘湖世澤幾經年。

著書堂上懷先德,

猶記三魚塞漏船。

第五橋邊舟可乘,

一堤楊柳掛閑罾。

張家舊業城南曲,

十丈花開看古藤。

舊時月色逐波流,

東郭花開看未休。

正是江南春雨後,

紅霞一抹杏花樓。

聞琴橋畔酒樓開,

估得鮮雨潑綠醅。

千古知音東海上,

高山流水伯牙台。

注:伯牙台在海鹽東城外聞琴橋畔。

韻事朱譚寄兩湖,

扁舟儂亦興非孤。

曾經百?流傳後,

漫數嘉禾八景圖。

注:張堯同有《嘉禾百?》吳仲圭有嘉禾八景圖。

鴛鴦湖棹歌(清)譚吉璁撰

譚吉璁,嘉興人,為朱彝尊之表兄。據《嘉區文獻》載:字舟石,監生出身。清初官延安府同知,副將朱龍叛,守榆林城有功。康熙已未(八十年,1679)時召試博學鴻詞。遷登州知府。著有《延綏誌》、《肅鬆錄》、《爾雅廣義》、《喜樹堂集》。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卒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

予自弱歲從戎,甌海閩山,梯涉殆遍,今又往來燕秦間,且以轉餉入褒斜穀,幾幾死者數矣。稍稍息肩榆林,適逢寇至。嬰城固守,自知必無生理,賴援師圍解,庶幾可告無罪以去。此蓴鱸之思腸一日而九回也。表弟朱錫鬯以《鴛鴦湖棹歌》簡寄,依韻和之,即鄙俚者亦不加點,取其不失吳音已耳。嗟呼!人窮則返本。蓋吾二人出處不同,而所遇之窮大都相類。況枌榆之社,入之夢寐者與,若以為莊舄之越吟也,則吾豈敢。嘉興譚吉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