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天下局勢動蕩不安,前秦在苻堅的統治下,國力迅速崛起,疆域不斷擴張。苻堅野心勃勃,心中懷揣著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東晉便成為他眼中必須要征服的目標。苻堅一聲令下,調集了百萬大軍,旌旗蔽日,浩浩蕩蕩地向東晉進發。消息傳至東晉朝廷,朝堂之上一片恐慌。東晉的兵力與前秦相比,懸殊巨大,猶如以卵擊石。但東晉朝廷並未坐以待斃,他們深知退無可退,唯有奮起抵抗。於是,任命謝安為總指揮,謝玄為前鋒都督,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積極籌備抵禦前秦的進攻。謝安雖外表鎮定自若,內心卻如緊繃的弦,他深知這場戰爭的勝負關乎東晉的生死存亡,每一個決策都必須慎之又慎。他日夜思索破敵之策,不斷調整戰略部署,試圖在絕境中尋得一線生機。他表麵上與友人悠然下棋,實則心思全在戰局之上,每一步棋都如同他對戰局的謀劃,看似隨意,實則暗藏玄機。
苻堅的大軍抵達淝水西岸後,與東晉軍隊隔河對峙。苻堅站在高處,俯瞰著自己的百萬雄師,心中滿是驕傲與自信,他自恃兵力強大,根本不把東晉軍隊放在眼裏。在他看來,東晉不過是螳臂當車,隻要自己一聲令下,百萬大軍就能如洶湧的潮水般踏平東晉。然而,苻堅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陣營中卻出現了一個變數 —— 朱序。朱序原本是東晉的將領,後來在前秦進攻東晉時兵敗被俘。雖然他被迫投降了前秦,但內心深處始終眷戀著自己的故國。他每日都在等待著為東晉效力的機會,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謝玄得知朱序的情況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契機,於是派人秘密聯係他,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希望他能在關鍵時刻為東晉提供幫助的想法。朱序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為自己洗刷叛國的罪名,為東晉立下戰功。他在秦營中小心翼翼地隱藏著自己的真實意圖,等待著那個能改變戰局的關鍵時刻。
謝玄見秦軍陣容強大,正麵突破難度極大,於是絞盡腦汁,心生一計。他派人前往秦營,對苻堅說:“你們孤軍深入,卻緊逼淝水布陣,這顯然不是速戰速決的辦法。如果你們能稍稍後退,讓我們的軍隊渡過淝水,與你們決一勝負,豈不更好?” 苻堅聽聞此言,心中暗自盤算,他覺得等晉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再派騎兵出擊,定能將他們一舉殲滅。於是,他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謝玄的請求,下令秦軍後退。然而,當秦軍開始後退時,混亂瞬間爆發。朱序趁機在陣後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 這一喊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激起千層浪。秦軍士兵們聽到喊聲,頓時軍心大亂,以為前方真的戰敗,紛紛驚慌逃竄。謝玄見時機已到,立刻率領東晉軍隊,如離弦之箭般渡過淝水,向秦軍發起猛攻。此時的秦軍已經陷入混亂,士兵們相互踐踏,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東晉軍隊在混亂中順手牽羊,不僅大量殺傷秦軍,還繳獲了秦軍的糧草、兵器等物資。苻堅在逃跑的過程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嚇得魂飛魄散。淝水之戰以東晉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朱序的順手牽羊之舉,成為了這場戰役的關鍵轉折點。他的一聲呼喊,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東晉勝利的燎原之勢。東晉士兵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們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手中的兵器揮舞得虎虎生風,將秦軍打得節節敗退。
“再來看一下‘薩爾滸之戰,後金乘明軍之隙崛起’。”
明朝末年,後金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迅速崛起,其勢力不斷壯大,對明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威脅。明朝統治者為了消除這一威脅,決定主動出擊,集結了八萬八千多名精銳部隊,再加上朝鮮、葉赫部的援軍,號稱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向後金發起了進攻。明軍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就是采用分進合擊的戰術,將後金軍隊包圍在赫圖阿拉,一舉消滅。然而,明軍在製定戰略時,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 —— 各路軍隊之間的協調和配合。由於路途遙遠,地形複雜,各路明軍之間的信息傳遞十分困難,再加上將領之間缺乏默契,這就為後金提供了可乘之機。明朝的決策者們沉浸在龐大的軍事計劃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執行中的種種困難,他們過於自信,認為憑借兵力優勢就能輕鬆取勝,卻不知危險正在悄然逼近。西路軍的杜鬆滿心想著建功立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急切與渴望,一心隻想搶在其他幾路軍隊之前與後金軍隊交鋒,完全沒有考慮到孤軍深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