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中軍元帥先軫,目光如炬,極具戰略眼光。他深知若不給予秦國有力回擊,秦國必將更加肆無忌憚,晉國在諸侯中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於是,他挺身而出,向晉襄公進言:“秦國此番行徑,是對我國的嚴重挑釁。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必須予以堅決回擊,方能維護我國的尊嚴和利益。” 晉襄公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與秦國開戰並非小事,一旦決策失誤,可能會給晉國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先軫的話也讓他明白,若不采取行動,晉國的未來將更加堪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晉襄公最終決定聽從先軫的建議,出兵伏擊秦軍。
然而,先軫深知秦軍實力不容小覷,且善於用兵。若直接正麵交鋒,晉國未必能穩操勝券。於是,他經過反複思量,精心製定了一個打草驚蛇的計策,試圖通過巧妙的謀略,將秦軍引入圈套。
先軫親自挑選了一批精銳士兵,在崤山的險要之地設下埋伏。崤山地勢險峻,山路崎嶇狹窄,兩側山峰高聳,是一個天然的伏擊場所。先軫命令士兵們隱藏好身形,等待秦軍的到來。
一切準備就緒後,先軫故意派出一小股部隊,打著晉國的旗號,在秦軍的必經之路上進行騷擾。這股部隊人數不多,但他們訓練有素,配合默契。他們在秦軍麵前虛張聲勢,做出一副要大舉進攻的樣子。他們高聲呼喊,揮舞著兵器,製造出巨大的聲勢,試圖吸引秦軍的注意力。
秦軍的三位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突然看到晉國的軍隊出現,心中頓時警覺起來。孟明視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晉國突然派出這股部隊,究竟是何用意?難道他們早已洞悉我們的行動,在此設下了埋伏?” 他不敢有絲毫大意,立即下令秦軍停止行軍,原地待命,密切觀察晉軍的動向。
這一小股晉軍見秦軍停止前進,便更加大膽地進行挑釁。他們不斷地在秦軍周圍遊走,時而佯裝衝鋒,時而又迅速撤退,讓秦軍摸不著頭腦。他們還故意製造混亂,大聲呼喊著秦軍的弱點,試圖激怒秦軍。秦軍被這股晉軍攪得心神不寧,士氣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士兵們開始竊竊私語,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孟明視等人經過商議,決定先派出一些偵察兵,去打探晉軍的虛實。偵察兵們小心翼翼地靠近晉軍,仔細觀察他們的人數、裝備和部署情況。不久後,偵察兵回來報告說,晉軍人數不多,裝備也不精良,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威脅。孟明視聽後,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但他仍然不敢掉以輕心。他深知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任何一個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就在秦軍猶豫不決的時候,先軫又派出了第二批部隊。這支部隊人數比第一批更多,聲勢也更加浩大。他們同樣打著晉國的旗號,氣勢洶洶地向秦軍逼近。秦軍看到晉軍不斷增兵,心中的恐懼愈發加劇。士兵們的臉上露出了驚慌的神色,手中的兵器也開始微微顫抖。
孟明視意識到,晉軍很可能在前方設下了埋伏,他們之前的舉動很可能是在打草驚蛇,試探秦軍的反應。但此時秦軍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前進,可能會遭遇晉軍的埋伏,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後退,則會被晉軍追擊,同樣難以逃脫。孟明視心中充滿了掙紮,他試圖尋找一個突破口,但四周的形勢讓他感到絕望。
最終,孟明視決定冒險前進。他抱著僥幸心理,希望能夠盡快突破晉軍的防線,回到秦國。他下令秦軍加快行軍速度,向崤山深處進發。然而,當秦軍進入崤山的險要地段時,突然聽到一聲炮響,震耳欲聾。緊接著,四周的山上湧出無數晉軍,他們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向秦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原來,晉軍早就埋伏在這裏,之前的兩批部隊隻是誘餌,目的就是要讓秦軍放鬆警惕,進入他們的包圍圈。秦軍在狹窄的山穀中無法展開兵力,被晉軍打得措手不及。士兵們四處逃竄,相互踐踏,場麵一片混亂。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拚命抵抗,但他們的抵抗在晉軍的強大攻勢下顯得蒼白無力。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秦軍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也被晉軍俘虜。崤山之戰以晉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晉國通過打草驚蛇之計,成功地伏擊了秦軍,狠狠地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維護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這場戰役也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經典戰例,被後人傳頌不衰。
(二)公元 219 年,荊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