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扶貧力度加大,使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得到改善,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快了我省脫貧致富的步伐。
一、扶貧措施不斷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加大了整村推進的力度
整村推進是我省根據新時期的特點不斷探索和總結出的新的扶貧模式,這一扶貧開發模式,受到國家扶貧辦的肯定,並在全國進行了推廣。我省對8790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分期、分批整體扶持,對條件較好的村,采取缺什麼、補什麼的辦法,達到整村推進的目標,對不具備生存條件的村,采取整村搬遷的辦法,使其徹底擺脫貧困的一種新的扶貧開發模式。2004年全省共對42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實施了這一項目,比上年增加了146個。
(二)支柱產業建設有了新的突破
在貧困地區選擇和培育了一些新的支柱產業,依靠政府扶持和龍頭企業及能人帶動,突出培育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主導產品和產業。全省共用了2000萬元資金,重點安排了藥材、洋芋、食用菌、養牛、養羊等七大類產業化項目。
(三)進一步加大了科技扶貧的力度
2004年全省統一思想,加大了科技推廣力度,確定扶貧項目時充分考慮了科技含量。一是從資金上加大了力度。國家財政扶貧資金安排了,700萬元,省上安排了1000萬元用於重點科技項目的資金保證,有力地保證了新的科學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二是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示範。進一步推行了科技扶貧項目招競標機製,通過科技項目招、競標,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示範,促進了科技扶貧項目的落實;三是加強了科技示範園區和示範戶的建設,形成了由點到麵的科技推廣體係。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高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力度,普遍推廣了農業實用技術,重點抓了種子工程、畜禽良種的繁育和更新換代。四是加強了對貧困地區幹部素質的培訓,分層次、突出重點,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搞好培訓。
(四)加強扶貧項目的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2004年在扶貧項目管理上有了新的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全麵推行扶貧資金公示製。利用信息網和有關媒體以及村組政務公開欄對扶貧項目計劃進行公示,給項目農戶發放明白卡,使扶貧項目管理更加透明;二是積極推廣報帳製。各有關部門聯合對報帳材料加強審核,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了扶貧資金滾動發展的投放機製,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四是建立了資金使用跟蹤監督檢查製度。把資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使用支出情況作為監管重點,把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作為資金使用好壞的標準,把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效益結合起來,既保證了資金的安全運行,又保證了資金的投放效果。
二、扶貧成效
(一)貧困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2004年底全省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158.86萬,比上年減少10.46萬,貧困發生率為7.73%,占全國絕對貧困人口的6.09%。初步解決溫飽但還不穩定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為397.95萬,比上年減少44.47萬人,低收入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重為19.36%,占全國低收入人口的8%,其中:43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有絕對貧困人口126.62萬,貧困發生率為9.57%;低收入人口316.65萬,比率為23.93%。
(二)當年有10.46萬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
根據2004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價格指數,2004年農村絕對貧困標準調整為658元。按此標準,2004年底我省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158.86萬,當年有10.46萬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基本解決溫飽的人口比上年增加2.89萬。
(三)當年減少了44.47萬低收入人口
根據2004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價格指數,2004年低收入人口的標準調整為919元。按此標準,2004年底我省低收入人口為397.95萬,當年有44.47萬初步解決了溫飽但還不穩定的人口,解決低收入人口比上年增加15.7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