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2004年甘肅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情況(2)(1 / 2)

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宏觀調控,使經濟增長的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本輪上升的經濟增長周期得以延續,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從經濟運行周期分析,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自1994年的12.6%之後,逐年下滑。1999年降至8.3%之後,在擴大內需,擴張固定資產投資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措施下,逐年反彈攀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經濟增速分別達到8.8%、10.3%、10.4%和11.0%。2004年全市經濟發展在2003年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仍然延續著快速健康發展的軌跡,生產總值全年增長11.4%,創下了自1995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生產總值1992年實現了第一個百億元,達到100.58億元;經過三年,到1995年實現了第二個百億元跨越,達到214.54億元;“九五”時期,受亞洲金融危機和中央宏觀調控的影響,經濟總量擴張放緩,曆時五年,於2000年實現了第三個百億元跨越,達到309.43億元;進入“十五”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經濟調整效益的顯現,整體經濟快速發展,利用三年時間,於2003年實現第四個百億元跨越,達到440.1億元;而2004年僅一年時間,全市生產總值就實現了第五個百億元的跨越,經濟總量擴張的持續性得到延續,經濟總量擴張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更新的提高。

(二)三次產業有序發展,協調性進一步改善

從供給角度分析,第一產業發展因災增速有所回落,第二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增勢依然強勁,第三產業平穩增長,生產供給活力較強,各產業的協調性進一步改善。

第一產業:

1.農牧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較大,種植結構進一步向市場化、區域化和優質、特色轉變。種植結構呈現糧食播種麵積減少,經濟作物和飼草料播種麵積增加,優質專用農作物和無公害農產品播種麵積繼續擴大。全年糧經比例達到65.84:34.16。由於農業生產氣象條件出現幹旱、霜凍、陰雨等災情,糧食生產呈現下降趨勢。2004年糧食總產達到32.77萬噸,下降6.98%。

2.畜牧業、養殖業較快發展。全市繼續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畜產品市場需求的擴大,推動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全年牧業實現增加值5.18億元,同比增長11.9%。全市肉類總產量達4.01萬噸,同比增長3.08%,牛奶產量達到7.16萬噸,同比增長29.48%,鮮蛋產量1.49萬噸,同比增長7.97%。

3.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全市企業+農戶、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已初具規模,全市共發展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345家,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型84個。榆中縣無公害淨菜配送中心建設及蔬菜專業批發市場擴建項目、發展萬頭奶牛工程項目、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項目、蘭州牧工商聯合總公司花莊乳業生物科技園等一批項目進展順利。全市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已達到50個,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

4.隨著中央連續出台的一係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農業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實施,特別是農業稅的取消或降低以及糧食直補資金的到位,同時農副產品價格上揚等多因素影響下,確保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加。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50元,增長6.3%。

第二產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仍是支撐經濟較快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以下口徑同)完成增加值201.92億元,同比增長14.58%。

工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1.從經濟類型看,股份製經濟增勢強勁。全年股份製企業完成增加值106.2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2.62%,比上年增長18.04%,高出全市平均增速3.46個百分點;股份合作企業2.13億元,增長12.48%;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59.13億元,增長13.52%;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20.45億元,增長5.55%;外商及港澳台經濟實現增加值10.17億元,增長4.54%。

2.輕重工業同步快速增長,重工業仍是帶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主導因素。全市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3.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9%,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重工業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80.9%,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重工業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全市工業生產增長12.75個百分點;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同比增長14.18%,增幅比上年提高2.2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