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基本建設投資迅速增長。隨著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開工,全市基本建設投資迅猛增長,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7.54億元,較上年增長21.9%。
二是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外環路工程自開工建設累計完成79388萬元,本年完成2606萬元,已驗收竣工;北賈公路改建工程已全麵完成,共投資25998萬元,當年完成投資19018萬元;天水蓮葉公路已累計完成19400萬元,完成計劃的98.9%,當年完成投資5151萬元;秦州區汙水處理工程累計完成9500萬元,完成計劃的53%;330KV天成送電線路完成13532萬元,全年完成計劃的88.1%;電纜供電工程完成投資11882萬元,當年完成2300萬元,完成計劃的76.7%。
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穩步增長,銷售狀況良好。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3億元,增長33.7%。商品房屋銷售額為31281萬元,商品房銷售麵積為18.55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39.87%和30.25%。
四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市農村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9億元,增長22.52%。
五是市場物價溫和上漲。隨著全市糧價、鋼材、石油等價格的波動,物價總水平穩中有升。全年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2%。其中,糧食類價格上漲21.0%,鮮菜價格下降0.7個百分點,水果價格上漲2.8%,肉類價格上漲15.7%,燃料類上漲7.6%。
六是財政支出大幅度增長。全年全市財政支出24.7億元,增長16.68%。財政對確保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麵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是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下降。全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6.29%0,年末全市總人口達到347.78萬人,出生率為11.18‰,死亡率為4.89‰,全年出生人口3.83萬人,死亡人口1.69萬人,淨增人口2.14萬人。
(二)經濟增長的成因
1.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促進經濟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的有效途徑。對農村經濟,一方麵抓住糧食生產這個根本不放鬆,充分利用中央和省上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借助全年糧食價格上漲的有利時機,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使糧食播種麵積逐年減少的趨勢得到遏製,2004.年糧食播種麵積是近年來減少幅度最小的一年,從上年的479.93萬畝減少到474.75萬畝,同時利用農業科技,使單產得以提高,從上年的155.32公斤/畝,提高到166.77公斤/畝,種糧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麵,大力加強果蔬基地以及藥材、花卉等經濟作物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原有水果蔬菜的生產能力,對老果園老品種進行大範圍的改造,在提高產量的同時,質量也大幅度提高。擴大了長城果汁、昌盛食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麵加強了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農業科技的示範效應十分明顯。花卉、藥材、雙孢菇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種植不斷向周邊縣區擴散,種植麵積和產量不斷擴大。
對工業企業,一方麵注重抓大放小,對大中型企業,緊抓不放,全力做好服務工作,著力解決資金、運輸等方麵出現的問題,對小型企業,實行全行業的企業改製,使其具有更靈活的市場競爭機製。另一方麵,注重引導企業加強對現有生產能力的挖潛改造,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開拓新的產品市場,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走內含式發展道路,象星火機床廠這樣一批老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對第三產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城鄉基礎設施交通旅遊環境的改善,啟動消費市場,交通郵電、旅遊、房地產、餐飲、批零貿易都出現了較快的發展。2004年,全市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7.4%,旅遊收入比2002年增長46.2%,房地產銷售增長39.87%。三產各行業的高速增長也標誌著全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力量之一。
2.項目建設促進投資效益的最大化。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市各行業基礎投資不足的情況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尤為突出。2004年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全市雖然沒有壓縮的投資項目,但受大環境的影響,投資增速放緩。市委、市政府一方麵繼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增加投資總量;另一方麵,充分利用現有的投資,改善投資結構,注重引導工作,使投資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在投資結構上,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包括農業高新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建設,各種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改變城市形象,改善交通旅遊環境入手,加強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從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入手,加大技術投入,更新改造投入,使原有的生產能力得以提高。
三、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全市經濟增長雖然實現預期目標,但由於全市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村人口多,自然條件差,工業發展後勁不足,經濟總量仍然偏小,人均水平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明顯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