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的釋放,需求不斷擴大,結構有所改善,增長的合理性進一步增強,消費品市場在2003年不斷回升的基礎上,2004年繼續保持較陝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較上年增長14.67%。一是城市市場快速增長,農村市場持續回升。全年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10.60億元,增長15.74%,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5.90億元,增長13.97%。二是批發零售貿易業高速增長。全年實現零售額20.59億元,增長14.66%,成為消費品市場的重要拉動力。三是消費結構出現新的變化。城鎮居民用於生活消費的支出人均達4782元,增長9.62%;農村居民人均達1107元,增長17.68%。消費結構呈現出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快速增長的趨勢。城市居民用於交通通信的支出增長20.28%,農村居民用於交通通信、文教娛樂的支出分別增長3231%、15.31%。
(七)財政收入增速加快,金融運行基本平穩
2004年我市財政收入始終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格局。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49323萬元,同口徑增長8.65%;實現一般預算收入26718萬元,增長13.79%,增值稅(20%部分)、營業稅(70%部分)、個人所得稅(20%部分)等主體稅種均呈快速增長態勢,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9.6%、21.83%、7.87%。分縣區看,涼州區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2323萬元,增長0.56%;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567萬元,增長9.96%。民勤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788萬元,增長15.5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43萬元,增長18-31%。古浪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72萬元,增長33.62%;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436萬元,增長20.53%。天祝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491萬元,增長29.9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34萬元,增長29.82%。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05.5億元,較年初增長10.8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8.6億元,增長13.03%。金融機構貸款餘額71.1億元,較年初增長5.29%。
(八)經濟發展環境寬鬆,增長條件進一步改善
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著力解決影響武威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建設、工業化、“三農”問題、城鎮化、發展資金、就業再就業等六個重大現實問題,製定了《關於切實加強項目監督的意見》和《關於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加快發展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年續建和新開工項目達23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年簽約合同項目115項,到位資金10.5億元。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全年預計實現增加值49.85億元,占GDP的46.1%,所占比重較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仍比較脆弱,5月和9月,全市出現了嚴重的寒潮強霜凍災害性天氣過程,加之糧食生長期古浪、天祝出現的幹旱,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損失。全市共有137.45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麵積60.43萬畝,因災減產糧食41773噸。今年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既有農產品豐收、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勞務輸出和政策性的因素,但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對減弱的可能,未來農民增收的難度還很大。同時,伴隨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也出現了農資價格上漲的現象,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年初上漲了10.8個百分點,如化肥價格較上年上漲20%左右,農膜每公斤上漲3元左右,農資價格上漲,農業成本加大,比較效益降低,農民增收空間縮小。
(二)骨幹企業生產、效益不盡理想,影響工業整體效益提高
從1至11月的運行情況看,我市的榮華、甘肅西涼啤酒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受技改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生產、效益不盡理想。其中:榮華集團因技改停產5個月,導致銷售收入下降12.8%,利潤下降21.2%;甘肅西涼啤酒有限公司由上年同期的盈利98.5萬元變為虧損368.6萬元;莫高葡萄酒業分公司由上年同期的盈利51.8萬元變為虧損39_4萬元;武酒、愛雅由於尚未完成改製,仍處於停產狀態。由於骨幹企業的影響,雖然全市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到89.75%,但仍比全省低4.72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雖比上年同期提高1.09個百分點,但仍比10.7的標準值低5.53個百分點,比全省低1.55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比1.52次的標準值低0.45個百分點,盈利企業盈利額下降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