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2004年張掖市國民經濟運行綜述及2005年展望(2)(1 / 3)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成為拉動投資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2004年,全市3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7項。其中:GZ45線永山一山臨高速公路竣工;張掖火電廠建設進展順利,鐵路專用線建成通車;黑河梯級電站建設速度加快,西流水電站並網發電,小孤山水電站主體工程完工,三道灣和二龍水電站開工建設;甘州區年產40萬隻錐形鋼製包裝桶已建成20萬噸生產線;高台大業10萬噸草塊加工生產線投入生產;高台番茄醬第四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民樂2500噸蘋果梨濃縮汁加工項目和5萬噸麥芽加工項目一期3萬噸麥芽生產線建成投產。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57億元,占基建投資的94.1%,占總投資的68.4%,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拉動了全市投資的較快增長。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2004年,各級黨委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全市完成農村固定資產投資7.64億元,比上年增加3.19億元,增長71.8%,其中:農戶完成投資5.7億元,比上年增長67.4%。農戶建房投資成為拉動農村固定資產增長的主要因素。

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GDP增幅11.6個百分點,實現的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 8.02%,拉動二產業增長3.28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增長2.16個百分點。

2.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2億元,增長12.1%;其中:市的零售額完成10.4億元,增長13.3%;縣的零售額完成6.60億元,增長12.9%;縣以下的零售額完成7.14億元,增長9.7%;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完成21.98億元,增長10.8%;餐飲業零售額完成2.02億元,增長28.1%。批零貿易餐飲業實現增加值7.09億元,增長9.68%,拉動第三產業增長2.43個百分點。

(五)三項收入穩定較快增長

在全市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的同時,政府、企業和居民收入也同步實現較快增長。

1.財政收入穩定增長。2004年,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6.25%;一般預算收入為3.27億元,增長13.71%。財政支出達到12.55億元,增長10.05%。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對全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企業利潤大幅增長,盈利能力明顯提高。2004年,全市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億元,增長38.69%,首次突破億元大關;127戶盈利企業盈利額達1.67億元,增長23.3%,戶均盈利額131.84萬元,增長8.77%。

3.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995元,比上年增長10%,增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拉動我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於三個方麵,一是2003年行政事業單位增資的翹尾因素,帶動了城鎮居民工薪收入的增加;二是由於個體經濟經營環境進一步好轉、物價攀升,共同促進了個體經營淨收入增加;三是2004.年12月份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增加了電話費補貼和補發了後半年的生活補貼,帶動了城鎮居民工薪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增加。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下降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更趨合理,消費層次有所提升,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隨著產業富民戰略的順利實施及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農民收入也繼續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35元,增長7.9%,增幅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是1997年張掖市達到基本小康後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農牧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勞務輸出力度的加大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從農村住戶調查點的資料顯示,收入增長較快和對增收貢獻較大的項目依次是農業收入、牧業收入、轉移性收入、勞務收入和交通運輸收入。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1.6%,下降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更趨合理,消費層次有所提升,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