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2004年甘南州經濟發展綜述及2005年展望(2)(1 / 3)

隨著差距的擴大,甘肅經濟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後移。已從中等偏下滑人落後地區的行列,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7位滑到30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位滑到28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7位退到29位。

綜上所述,甘肅經濟發展已落後於全國,總體而言,處於工業小省、財政窮省、經濟弱省、收入低省的尷尬局麵,解放思想,加快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差距產生的原因

(一)思想觀念落後是根源

甘肅經濟發展滯後、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起來,既有曆史原因和客觀原因,也有主觀上和其他諸多方麵的原因。原因多種多樣,但最根本和最致命的原因就是思想還不夠解放。認真反思,甘肅與沿海發達省份以及內陸省份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的數量上,而更重要的是在解放思想的廣度和深度上。觀念的差距是我們最大的差距。思想解放的程度往往決定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實踐證明,觀念造就人生,觀念創造奇跡,發展的關鍵是觀念,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認清貧窮落後的本質,抓住開放的本質,誰還在為舊觀念“守寡”,誰就要繼續受窮,繼續落後,沒有市場經濟的新觀念,就要過計劃經濟的苦日子。廣東、浙江、山東等省走過二十多年的曆程,始終是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先導想問題辦事情的,都是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去做的,怎麼有利於經濟發展就怎麼幹,怎麼快就怎麼幹,不斷開創出改革開放的新局麵。甘肅過去解放思想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在一些問題上,解放思想並不像兄弟省市區那樣徹底和堅決,有時思想解放框框過多,動作遲緩,力度太小,總是處於一種患得患失、被動挨打的地步。導致的結果是創新缺乏動力,發展缺乏環境,投資缺乏項目。

(二)工業化進程緩慢是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現代化的實質是工業化,工業落後必然導致經濟落後。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工業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全國的差距也在不斷拉大:一是工業總量在全國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由改革開放前占2.2%下降到2003年的0.84%;二是工業發展與全國明顯拉大。改革開放20多年,甘肅工業年平均增長率為10.9%,全國工業年平均增長率為15.8%,高出甘肅4.9個百分點;三是對外開放力度不大。我省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37家,工業增加值10.29億元,分別僅占全國的0.12%和0.14%;四是技改投入逐年遞減。甘肅工業技改投資占全國的比重,“一五”是4%,“二五”是1.14%,“九五”是0.88%。以山東省為例,1978年其工業總量在全國排第6位,甘肅排第16位,2001年山東居全國第3位,而甘肅卻落到第26位。四是工業經濟效益不理想。2003年甘肅的工業比重占到34.5%,而全國的比重為45.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綜合處於第27位,勞動生產率41623元/人,隻有全國的69.64%,居全國第28位,資產負債率63.16%,高於全國4.44個百分點,都處於後位,可見甘肅的落後主要是工業落後,經濟的差距關鍵在於此。

(三)個體私營經濟弱小是導致甘肅經濟落後的短腿

2003年全省個體私營企業36萬戶,從業人員97萬人,分別比陝西、新疆少48萬戶和12萬戶,由於個體私營經濟總量小、實力弱、對經濟發展的拉力不大,在我省經濟的增量中非公有製經濟僅占26%。顯然,甘肅經濟弱在非公有製經濟這一塊上。

(四)外向型經濟弱小是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2003年甘肅省利用外資2342萬美元,隻占全國的0.04%,全省進出口總額13.3億美元,隻占全國的0.16%;甘肅旅遊外彙收入0.54億美元,在全國位於第29位,外向型經濟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是力度最弱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