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3歲的小巴義在蒙古包前玩耍,一條黑狗臥在一旁打瞌睡。巴義的媽媽走出蒙古包,在黑狗頭上拍了拍,說:“看好巴義,我去把羊群趕回來。”

主人走了,黑狗匍匐著靠攏小巴義,注視著四周。忽然,它嗅到一股狼的氣味,黑狗機警地站起來。

這時,兩條惡狼從草叢裏跳了出來,盯著胖乎乎的巴義。黑狗豎著耳朵,呲著尖利的牙齒,發出“嗚嗚”的吼聲。要是平常它早就撲上去同惡狼拚個你死我活了。今天它不敢輕易出擊,隻是前腿蹬著,後腿彎著,等待惡狼的進攻。

一條惡狼迎麵撲上來,黑狗身子一閃,狼撲了個空。另一條狼乘機撲向小巴義,黑狗狂吼一聲,衝上去一口咬著它的脖頸,猛地一摔,撕下一塊皮肉,把它掀出老遠。那條撲空的狼扭頭又撲上來,黑狗腦袋一低,咬住它一條前腿。惡狼一口咬掉了黑狗一隻耳朵,黑狗忍著劇疼,全身一使力,“叭”地咬折了狼的前腿,它慘叫一聲,跌滾在草地上。

被黑狗咬破頸脖的狼又上來了,黑狗“呼”地撲上去,同狼廝打在一起。不一會兒,它倆身上鮮血淋淋,惡狼堅持不住了,黑狗死死咬住它的咽喉,狼四腿一伸不動了。

那條斷腿的狼爬了過來,咬住黑狗的肚子,黑狗掙紮著,咬住它的脖頸,它倆誰也不鬆口,拚命地咬著……

主人回來,看到毫無損傷的孩子,什麼都明白了,舉起鋼叉刺死那條咬住黑狗的惡狼。

奄奄一息的黑狗,眼裏閃著一絲欣喜的光。

犬兔俱斃

【釋義】比喻雙方同歸於盡。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