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人住在大山裏,他在山坡上種了許多玉米。一群猴子見了高興極了,一齊擁進地裏,按倒玉米稈就掰,啃得津津有味。片刻工夫,整塊地的玉米被掰了個精光。

老人氣極了,發誓要是碰上猴子,一定用獵槍把它們全收拾掉。第二年,老人又種上了玉米。玉米成熟的時候,他去收割。走近地邊忽然發現奇怪的現象:幾十隻猴子一起雙手捂眼,渾身顫抖,整整齊齊地站成一排;隊伍前有一隻像貓一樣的小動物在來回走動。老人明白:這群猴子遇上了豺!

別看豺比貓大不了多少,卻是山林中真正的野獸之王,連老虎碰上都聞風而逃。猴子遇上豺知道逃也沒用,最後總有一隻要被吃掉。久而久之,猴子一遇上豺就老老實實排好隊,讓豺任選一隻飽餐一頓。

看到這情景,老人暗暗高興。山林裏出現了豺,他的玉米就有保障了。老人躲在一邊等待著要發生的事。

豺在隊伍前折了幾個來回,最後在一隻褐毛猴跟前停住了。其餘的猴子見豺選中了褐毛猴,都悄悄地鑽進了樹林。豺選中了褐毛猴並不急於下口,而是趴在褐毛猴的背上,用嘴扯著往下拔毛,疼得猴子長嘶一聲,淒慘的尖叫聲在山穀中回蕩。嗜血成性的豺卻無動於衷,依然一口接一口地拔著猴毛。

這慘狀使老人震驚了,他產生了一股憐憫之情,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了。老人端起了獵槍,隨著槍響,豺栽倒了。此時,褐毛猴一頭鑽進了樹林,逃得不知去向。

打死了這隻本來能幫助自己趕跑猴群的豺,老人心裏倒反舒坦了許多,他開始掰起玉米來。

誰知沒過多久,那群猴子又回來了。它們紛紛鑽進玉米地,學著老人的樣子掰玉米,還把掰下的玉米棒整齊地堆放在一起。原來這群猴子是來幫老人幹活呢。

從此以後,每年到收玉米的日子,猴子就來幫老人掰玉米,一隻隻幹得十分賣力。

猢猻入布袋

【釋義】原指將刁鑽頑皮之獼猴裝入布袋。後喻山野之性受約束,或行動失去自由。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