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馬雞是一種大鳥,它的尾巴披散下垂,像馬尾巴,所以又叫馬尾雞。
褐馬雞天性善鬥。我國古代的帝王們,就用褐馬雞的尾羽,插在頭盔上,稱之為“褐冠”,然後將它賜給將士們披戴,以激勵他們去英勇作戰。從漢武帝時代起,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清朝。褐馬雞的尾羽,外國人也很喜歡,常被用來作貴婦人帽子上的點綴。
在河北省的小五台山林區,有人看見一隻老鷹俯衝襲擊一隻褐馬雞。褐馬雞不但沒有逃走,相反奮勇迎戰,用爪抓,用嘴啄。就這樣堅持了4個多小時,最後兩敗俱傷。老鷹的肚子被豁開了,褐馬雞也傷痕累累,連翅膀上的飛羽都折斷了,但它依然梗著脖子直叫陣。
還有一次,在蘆芽山冰雪彌漫的山頂上,狐狸追趕褐馬雞,它們你追我趕,褐馬雞硬是啄瞎了狐狸的眼睛,而後飛到大樹上。褐馬雞在樹上“咯咯”叫個不停,狐狸氣得火冒三丈,可隻能急得在樹下兜圈子。
褐馬雞體重、翅短,尾羽又特別長,所以飛翔能力極差。它在覓食的時候,隻能一步一步地從山下往山上走著啄食,到了山頂,便展翅滑翔下山,再沿著山坡向上爬,如此可以反複好多次。褐馬雞喜歡把巢築在隱蔽的灌木叢中,但它們從來都是躲到樹上去過夜,這是為了防止天敵的偷襲。
褐馬雞日益瀕臨滅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警惕。現在我國的蘆芽山、龐泉溝兩處已設保護區,褐馬雞被定為保護動物。
鶴立雞群
【釋義】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裏顯得很突出。
【出處】晉·戴逵《竹林七賢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