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世紀以來就荷馬詩歌的作者真偽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伊利亞特》和《奧德賽》①是何時何地及怎樣寫出來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是同一個人嗎?每部詩都是由一個作者獨自寫出來的嗎?也許沒有象荷馬這樣的一個人,這兩部詩是經曆了一個長期的修訂過程彙集而成的,或者是編者從許多不同作者的詩集中編輯成冊的。學者們對這些問題做過許多年的研究,彼此意見不一。那麼一個不是研究古代希臘文學的學者怎麼能知道真正的答案呢?我當然不知道答案,但是為了確定荷馬在本冊中的名次(如果他有一席之地的話),我做了下列假定:tp28荷馬
第一條假定認為《伊利亞特》確實隻有一個主要作者(這完全是因為該詩寫得太妙了,所以不可能是一幫人寫的)。在荷馬以前的幾百年間,其他希臘詩人已寫出許多同一題材的短小詩篇,荷馬從中汲取了許多營養,但是他決不是僅僅把先前的短小詩篇收集起來彙編成《伊利亞特》,而且從中挑選、整理、修改、補充——與此同時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天才創造出最終完美的成果。荷馬,創造這部傑作的作者很有可能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雖然對這一日期還有許多其它說法,其中大多認為比這早些。我還假定《奧德賽》的主要作者也是同一個人。雖然認為這兩部詩是由不同作者創造的論斷(部分根據其風格不同)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從整體來看兩部詩在風格上的相近點遠遠超過其不同點。
從上所述顯然可見現在對荷馬本人的情況知之甚少,實際上有關他生平的資料也不確切。上溯到早期的希臘年代,就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傳說認為荷馬是個盲人。但是兩部詩中鮮明的視覺比喻表明即使荷馬確實是個瞎子,他也不是生來就失明。從詩中的語言隱約可見他生在奧尼亞,愛琴海東岸的一個地區。
似乎難以相信象這樣的宏篇巨製的詩的畫卷能夠用口頭語描繪出來,但是大多數學者看來一致認為它們至少大部分或許完全是口頭作品。但是它們何時首先有了書麵形式還無法確定。從這兩部詩的長度來講(總共近2800行),要不是在問世不久就被記載下來的話,看來就完全不可能很準確地流傳下去。到了公元前6世紀,這兩部詩就已被認為是偉大的文學作品,是有關荷馬生平的情況在當時就已失傳。從此以後,希臘人一直認為《奧德賽》和《伊利亞特》是自己民族至高無上的文學傑作。令人驚奇的是,許多世紀過去了,文學風格變化滄桑,而荷馬的聲譽卻一直未減當年。
從荷馬的偌大名氣和聲譽來看,我因把他在本冊中的名次排得這樣低而感到有些不安。這樣做與我把大多數其他文學藝術人物的名次都相對地排得低些的道理相同。就荷馬的情況而論,聲譽和影響之間的差別似乎特別大。雖然在學校裏學生常學他的作品,但是在今天的世界裏從中學或大學畢業後,相對來說很少有人再談荷馬。他與莎士比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詩歌不但有人讀,而且他們戲劇也經常上演,擁有眾多的觀眾。
荷馬的話也不被廣泛地引用。雖然荷馬的詩句可以在巴特利出版公司的讀物中找到,但是在日常交談中卻很少使用,這又與莎士比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也與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歐馬爾·卡雅姆這樣的作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諸如“省一分錢就是掙一分錢”這樣被廣泛重複使用的警句可能在實際上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甚至政治上的態度和決定。如今象這樣被廣泛引用的話,在荷馬的詩句中是找不出來的。
那麼究竟為什麼還把荷馬列入此冊之中呢?其理由有兩點。第一,若把所有這些世紀以來親自聽過或讀過荷馬詩歌的人加起來,其數目是相當大的。在古代世界裏,荷馬的詩歌比現在要流行得多。在希臘,他的著作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很長時期裏對人們宗教觀和道德觀都有影響。《奧德賽》和《伊利亞特》更是人所共知,不僅為文人所通曉,也為軍事和政治領袖所熟諳。許多古代羅馬領袖引證荷馬的詩,亞曆山大大帝在出征時總是隨身攜帶一本《伊利亞特》。甚至在今天,荷馬也是有些人特別喜愛的作者,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學校時都讀過他的作品(至少是一部)。
也許荷馬對文學的影響更為重要。所有傑出的希臘詩人和劇作家都受過荷馬的影響。諸如索福克勒斯、歐裏庇得斯和亞裏士多德——這裏僅提幾個罷了——受荷馬傳統熏陶頗深,他們都是根據荷馬的文學思想才提出了自己傑出的文學觀。
荷馬對古代羅馬作家的影響也非常之大。所有古代羅馬作家都把他的詩歌看作是傑出的典範。常被認為是羅馬最偉大的作家維吉爾也在創作他的傑作《伊尼德》②的過程中,有意模仿《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即使在當代,每個著名作家實際上不是直接受到荷馬的影響就是受到諸如索福克勒斯和維吉爾這樣作家的影響,後者是直接受到荷馬強烈影響的。在曆史上再沒有那位作家有近乎這樣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在過去的100年間,托爾斯泰比荷馬擁有更為廣泛的讀者,因而具有更大的影響。但是托爾斯泰在這以前的二十六個世紀卻毫無影響,而荷馬的影響已經持續了2700多年。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從時間來看是很多其他文學人物所不能比擬的,事實上在人類奮鬥的任何領域中的人物都無法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