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企業一同乘風破浪
一個公司就如同一艘駛往成功碼頭的大型蒸汽船,操作這艘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保證這艘船能夠正常地前進,船長(也就是老板)需要無數的人來充當他的助手(也就是員工);而這些人必須隻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到最好,並且盡力幫助同伴,共同協助船長,努力將這艘船安全平穩地駛向目的地。
的確如此,當我們選擇進入任何一家企業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站在這艘船上,這艘船的命運就和我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在這艘船上,老板和員工是“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關係,隻有同心協力,讓船安全前行,才能實現共同的利益。
對於每一個員工來說,當我們踏入公司之後,我們就不是公司的過客,我們隻有抱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心態,肩負起和公司同命運的職責,才能在工作中贏得老板的尊重和賞識,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楊雄和鄭軍是大學同學,畢業之後,兩個人懷著夢想來到南方一個大都市。在招聘會上,兩個人被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看中,主要負責公司內的某種辦公軟件的設計開發。坦率地說,這個公司規模非常小,是一個剛剛注冊的小公司,加上老板在內也就七八個人。雖然這個公司並不如意,但是楊雄和鄭軍急於安身,再加上老板許下給股份的承諾,二人就與這家公司簽訂了合同。
然而,當他們進入公司之後,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差距太大了:一間廢棄的地下室,陰暗、黴臭、潮濕。若遇到下雨的天氣,天花板上凝聚而鹹的水滴源源不斷地往下流,電腦上都要罩著厚厚的報紙。不但如此,就連上個廁所也要到外麵的公共廁所;而且出門就是大排檔,油煙灌進來,熏得人直想流眼淚。
2.用正確的狀態能力武裝自己
現代社會上的人們日益冷漠,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工作上拖拖拉拉、社交上狡詐多疑,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拚命地排除異己,這些都是社會競爭的結果。許多人以為,忠誠會妨礙自己從社會中獲得利益,是獲取利益之路上必須清除的一隻攔路虎。
如果一個員工能把自己與企業緊密連接起來,那就是忠誠。克勞斯說過:“團隊的力量就在於,它在成員心底喚起真正的忠誠感。企業和員工的利益是緊密相連的。員工忠誠於企業,企業信任員工。在這個情感的紐帶中,企業和員工將共同走向輝煌的成功。”
可是今天,我們放眼望去,真正具備忠誠意識的人實在太少了。跳出這個怪圈的不二法門就是培養忠誠。對企業而言,要完善激勵製度、培養員工的忠誠精神;對員工個人而言,要正確對待自我、主動樹立忠誠意識。
成功如果是一棵大樹,那忠誠就是這棵大樹的根。每個人都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想不被社會、不被自己的團隊拋棄,你就必須忠誠於你的團隊。隻有忠誠敬業,你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服務於企業,在自己的職位上創造出一流的業績。
在爆發經濟危機的時候,西方國家有一家製鞋廠的工人們組織起來,推薦了兩位代表向領導要求增加15%的工資。其實,當時的工廠前途也不容樂觀,隻能勉強維持下去,根本沒有能力增加工資。如果要加工資的話,工廠就會陷於破產的境地,但工人們怎麼會理會這些呢?於是,兩位代表理直氣壯地來到了領導辦公室的門口。領導平靜地與兩位代表分別進行了交談。領導真實地說出了工廠目前的處境,並懇請工人們與工廠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但兩個代表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第一位代表大致瀏覽了一下賬目,發現工廠的確沒有多少贏利。他是個明理的人,於是他對領導說:“我現在明白了。您也有您的難處,現在是工廠的困難期,我們員工應該和工廠站在一起。我不會再提加工資的要求了。”
而第二位代表的態度卻很強硬。他強調說:“如果工廠不加工資,那我們就辭職。離開了這裏,我們也不會餓死的。”
後來,當領導把工廠的實情坦率地告訴工人們後,大多數通情達理的工人都留了下來,默默地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隻有少數工人離開,其中包括那個牢騷滿腹的第二位代表。後來,風潮慢慢地平息了下來。再後來,經濟危機也過去了,工廠的效益越來越好。
這次風潮把那些不穩定分子帶走了,他們中有的人在別的企業立下了腳跟,有的仍然在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工作。而那位喜歡出風頭的代表,卻一直沒有找到接納他的企業。後來,他連交房租的錢都沒有了,隻好在大街上流浪。在留下來的那些工人中,有少數人得到了提拔。其中那位明理忠誠的代表由於其表現一直很突出,最後被晉升為企業的一名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