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人不過是曆史的符號,同時在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曆史過程中又滿載著曆史記錄,其中不乏自己引以為榮的事情。對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較高的評價,如果能夠得到衷心地肯定和讚美,更是讓人高興和自豪的事。了解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如果是經常接觸的人,他的言談之中常常會流露出一些線索,“兄弟在美國的時候……”,“我年輕的時候……”,“我參加抗美援朝誌願軍的那一年……”。所以,一個人真正引以為榮的事情是常常掛在嘴邊的。對於陌生人,則可以從他的職業,所處環境及曆史年代大體判斷其引以為榮的事情的範圍。一位將軍引以為驕傲資本的往往是他曾經取得的累累戰功。一位研究曆史的教授則必然對自己發表的論文和專著引以為豪,如果你想對一陌生曆史教授盡一點讚美之意,不妨對他說:“教授先生,您的論文和專著在曆史學界頗具影響力,久仰大名。”律師則會以自己辦得影響力較大的案子而得意,碰到一名陌生的律師可以說:“做律師的人都不簡單,您辦得好幾種案子都相當出色。”縱使是一個農民,也會為今年隻有他多種了西瓜,又碰上西瓜行情出奇出好,而有幾分成功感,你買瓜時不妨說:“老兄,你真有眼力,今年這西瓜行情算是讓你給瞅準了。”真誠地讚美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與對方相處。蔣介石曾經就任黃埔軍校校長,這是他一生中引以為榮的事情。在此期間,蔣介石不僅博得孫中山先生的厚愛並委以重任,而且也為國民黨軍隊培養了一批傑出將領,如杜聿明等人。黃埔學生軍在東征、北伐等戰爭中也都取得了輝煌戰績。蔣介石對這一期間的發達津津樂道,常常在客人麵前提起。國民黨軍隊中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都知道蔣介石的這個癖好,所以大家都尊稱他“校長”,以表達對他的崇拜和敬仰之情,蔣介石則樂此不疲,如果有黃埔學生稱他:“總座”,“軍座”,他反而不高興。讚美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從而改正自己的一些錯誤行為,讓我們來看一個通過讚美過去而勸諫的例子。
楚漢戰爭的結果是劉邦打敗了項羽,劉邦心裏自然很驕傲,常常問他的大臣們自己為什麼能打敗項羽之類的問題,大臣們都非常了解劉邦“勝者為王”的心理,於是都對他讚美不已,劉邦逐漸產生了自滿情緒,執政的積極性慢慢懈怠下來。一次,劉邦生病後整日躺在宮中,下令不見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嬰等許多跟隨他征戰多年的元勳也都找不到勸說的辦法。大將樊噲想出了個辦法,闖進宮中進諫,他擲地有聲地先對劉邦的過去進行了一番讚美:“想當初,陛下和我們起兵豐沛定天下之時,何等英雄壯誌!上下團結,同甘共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社稷大業。”幾句話激起了劉邦對輝煌曆史的自豪之情,然後樊噲話鋒一轉:“現在天下初定,百廢等興,陛下竟這般精神頹廢,大臣們都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卻不見大臣,不理朝政,而獨與太監親近,難道就不記得趙高禍國的教訓嗎?”樊噲先是稱讚了劉邦征戰時的輝煌戰績和勤政作用,而後又巧妙批評了當時劉邦的頹廢和懈怠,讚揚與批評相結合。一席肺腑之言,終於震醒了劉邦。此後,劉邦專心朝政,休養生息,漢朝一片興旺發達景象。樊噲正是通過稱讚劉邦引以為榮的曆史進行勸諫,終於達到了說服劉邦勤政的目的。經常讚美老人一生中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使老人晚年更加幸福。老人奮鬥一生,如果你不了解、不理解,又讚美他一生的成就,他們就會感到失望,許多老人喜歡在晚輩麵前談起自己曾經曆了多少大風大浪,自己是如何艱難創業的,除了對你有教育意義之外,更希望得到晚輩的讚美和崇敬。現已60多歲的父親,可以稱得上中國傳統的老農民。他一生中最大的驕傲就是把我和兩個弟弟成功地送入大學,尤其是1989年我家發生一場大火災,燒毀了一切家產,用父親的話說就是“當時連一雙吃飯用的筷子都沒剩下”。他並沒有因此而倒下,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正在讀書的我和兩個弟弟身上,他拚命幹活,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把我們的家重新建起來,同時,把我和兩個弟弟都送進了大學。這是他艱苦奮鬥的結果,是他能力的結晶,也是他最大的驕傲資本。我每次回家過年,都要給父親帶幾瓶茅台作為“獎品”,並獻上一句永遠讓他驕傲的讚語:“爸,這酒是您前些年艱苦奮鬥的結晶。”父親聽了總是開懷大笑,感到幸福無比。稱讚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必須注意三點:其一,讚美的話語表達要準確,不能偏離事實。其二,讚美必須是由衷的,發自肺腑的言語,不要誇張。其三,讚美之時要專注,讓被讚美者感到你有分享其光榮和快樂和心情。
了解他的弱點
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每個人來講,既有他的優點和強點,也有他的缺點和弱點。優點和強點很容易贏得讚美,而缺點和弱點則不然。那麼,讚美一個人為什麼要了解他的弱點呢?了解弱點是為了對症下藥,使你的讚美真正發揮得淋漓盡致,收到更好的效果。首先,了解對方的弱點,才能利用對方的弱點,用其弱點的對立麵去讚美他。使他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實現你想要的結果。不妨看一個極端貶麵的例子。李蓮英與慈禧太後的關係是奴才與主子的關係。李蓮英之所以深得慈禧的寵愛,就是因為李蓮英對慈禧太後的弱點了如指掌,並不失時機地利用了她的弱點。在別人看來,慈禧喜怒無常的脾氣是難以揣摩的,而剛剛入宮不久的李蓮英通過給慈禧梳頭慢慢摸透了她的弱點:愛美,愛表現,愛虛榮,愛受恭維,心胸狹窄,嫉妒心理和報複心理強。掌握了慈禧的弱點後,李蓮英毫不懈怠,恭維倍至,巧為周旋。修建頤和圓的主意就是李蓮英想出來的,其中不乏極誇極拍的言辭。一次,李蓮英與慈禧談話時,說:“奴才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慈禧點頭道:“但說何妨?”李蓮英說:“依奴才看來,主子心胸開闊,既有乾隆爺的洪福,也有乾隆爺的英明,可今非昔比,要不是主子鎮得住,大清國還不定是個什麼樣子呢?說了八開還是下邊人沒能耐,不給主了做臉,欺侮主子仁慈。
乾隆爺修了那麼多個園子,誰敢說個不字?可主子為國分憂操勞,為百姓操碎了心,要修個園子,他們卻嘰嘰喳喳,奴才對此就是有點不平。”李蓮英的這一番話正是抓住了慈禧庸祿無能,自感心虛的心理弱點,把她與乾隆皇帝相比,意在奉承她功高德厚。這番話自然正中慈禧下懷,為他的言辭所動,說:“除了你明白我的心思,又不誰同情呢!”李蓮英更是步步緊“拍”,道:“有道是‘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照祖上規矩,皇上也該修個園子孝敬太後哩!”這樣,慈禧建頤和園的主意算是定下來了。上麵這一事例說明李蓮英對慈禧的弱點確實摸得透極了,這樣,他的阿諛之辭句句落在慈禧的心坎上,從而得到厚寵。
當然,他那副低三下四的奴才嘴臉是萬萬不可取的。弱點是人人都有的,讚美又是人人都需要的。了解一個人的弱點,巧妙地繞開他的弱點,從與其弱點關聯的良好一麵去讚美他,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年齡限製、能力局限,當他們努力學做一些事情,以得到家長的肯定和表揚時,雖然出於良好的動機,往往卻把事情做壞了。王陳的女兒莉莉剛好6歲,很懂事,知道體貼人。一天,王陳下班後疲憊地朝沙發上一靠,一點也不想動、懂事的莉莉走過來說了聲“我給爸爸倒水喝”,便走進裏屋去了。突然,“砰”地一聲,裏屋傳出暖水瓶被打碎的聲音。王陳趕忙跑過去一看,還好,小莉莉安然無恙,隻是被嚇呆了,等著爸爸的“評語”。王陳沒有喝斥孩子,而是溫和地抱起小莉莉安慰道:“好閨女,幸虧沒燙著。你現在還小力氣小,咋能拿動這麼重的暖瓶呢,但俺小閨女真孝順,知道給爸爸倒水喝,等你長大後肯定是個大孝女。”莉莉聽到爸爸沒有批評自己做壞了事,反而誇讚她孝順,高興地說:“爸爸,等我長大後,一定好好孝順你。”王陳處理這件事正是立足於了解孩子的弱點,繞開來讚揚了女兒的孝心,同時,也說明了孩子把事情做壞的原因,巧妙地解決了這件事,更加融洽了父女關係。若是孩子做錯了事,不問是非,一陣痛打或喝斥,顯然是一種拙劣的方式。了解一個人的弱點,從而辯證地看待其弱點,從該弱點反映出的積極意義去讚美他,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性情善良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優點,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弱點,有時難免優柔寡斷,無形中給予存心不良的人以可乘之機,所以探索一個人失敗的原因,善良也可能是導致失敗的內因,常言道:人善任人欺,馬善任人騎。
對一個心地善良卻被人利用的經理可以這樣說:“經理,你待人寬容大度、菩薩心腸,所以有人用卑鄙的手段連累了你,實在太對不住天地良心了!”這樣的安慰很能打動人心。讚揚對方,抓住其弱點,往往是你成功的關鍵。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數次,都沒得到分文。一次,她在總經理辦公室等候,觀察到進進出出的人誇他點子好,主意對頭,搞成大事時,總經理本來板著的臉孔總會露出得意的微笑,樂顛顛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辦他都一一批準,順順當當。催款小姐發現了這位總經理好大喜功、經不起吹捧、愛麵子的弱點,於是對“症”下起藥來。在以後與總經理的交談中,催款小姐對欠款公司的發展、規模、能量、信譽等展開了評論,講得有根有據,頭頭是道,時而透露出敬佩之意,總經理越聽越高興,索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起“治廠經”,這位小姐馬上變成了一個耐心的“聽眾”,偶爾說幾句助興的話,總經理覺得兩人談得很投機。催款小姐見時機成熟,便恭維說:“總經理,像你這麼穩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在你這個年齡很難做到啊!”一句話又引得對方把自己的經曆和盤托出。最後轉入正題,催款小姐歎道:“難哪,就像我催款一樣,總也不見效,對上麵不好交帳。你這麼灑脫的人,給我辦了,有為難之處嗎?”總經理先是重複了領導班子有統一意見,不能隨便支付欠款的話,但他沉思了一會,爽快地拍板說:“你也跑了好幾趟了,很不易。下個周一,你找王副總經理拿款吧!我給打個招呼就行了!”終於,堅冰迎刃而解。從哲學意義上講,一個人的弱點都是與他的優點相生相長的,優點對應的就是弱點,同一件事情既存在優點和長處,也存在弱點和不足。所以聰明的人讚美別人時並不是眼睛僅僅盯著對方的優點和長處,而是把視野放得更寬或換個觀察角度,從別人的弱點和不足出發,來更高明地讚揚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