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二人又是這般風流生活。到了第三日,可以說夏平帝給的假期結束了。
淩晨卯時就要起床上早朝了,丫鬟們伺候著劉奇更衣洗簌用膳過後,管家備好馬車掀開車簾,請劉奇入車。
前麵三隊對子馬開道各穿盔甲持刀槍,最前麵還有兩員將領一將兩手手執大旗,鑲銀邊,銀邊裏麵是碗口大小的字,寫著夏朝大將軍,中間是個鬥口的大的劉字。
一將手提銅鑼腰配寬刀,每走十米就敲一下鑼,喊一聲大將軍車帳閑人回避。
後麵跟百十個手執長槍,腰掛短刀,後背箭壺垮弓的步兵,一群隊伍緩緩的向皇宮走去。
走到皇宮城牆門口劉奇從馬車上下來,命官家領著車帳等候,自己步行到未央宮門前。
這時太傅焦圖和大司馬劉赫已到,百官已有數十人,見了劉奇和都來見禮,免不了客套一番。
不覺人影陸陸續續的趕到,未央宮門外熙熙攘攘的。等到人齊,百官按文武官職大小排列兩排,左文右武。
然後中常侍黃德順,帶領太監們挨個收身,百官們把鞋子脫掉,佩劍奉上,又太監們保管,穿襪走進未央宮正殿。
百官手執笏板,站定兩側,有黃門侍郎田化走到龍桌龍案前,大聲喊道皇上駕到,一聲落下,百官倒頭便拜,口稱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夏平帝已經在龍椅上坐著了,叫了聲平身。百官謝陛下。先皇時期,先皇的長子與二子爭奪皇儲之位,被先皇處死,雖傳位於第三子劉啟。
劉啟字尚德,繼位時不足十五歲性格膽怯。全賴太傅教導治國,大將軍掌管外事,大司馬管理皇親,才使夏平帝的地位安穩如山。
今大將軍班師回朝,第一天上朝免不了誇獎一番,又言:大將軍劉奇聽封。
話音剛落就見中常侍黃德順,雙手張開聖旨,念道:大將軍劉奇接旨。劉奇跪在地上說:臣接旨。
黃德順又念:大將軍橫掃塞外邊綁,犯我大夏者皆俯首稱臣,年年進貢。全賴大將軍之功,今特封大將軍為護國王掌管領大將軍事。王夫人為一品浩命夫人,後代世襲王位。
讀畢,劉奇大喊道:謝主隆恩!文武百官僅跟著說,陛下聖明!因劉赫救劉奇且攻克高麗有功,加封大司空一職。封賞已畢。
就見黃門侍郎田化,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剛喊完就見太傅向前奏到,當今天下連年征戰,錢糧浩大,受害的皆是百姓,如今天下穩定,鄰國多年內不可能恢複元氣,且十餘年內不敢再來犯大夏。
又聞國之根本者百姓也,若百姓富則國強,百姓窮則國率。老臣鬥膽請陛下免稅三年,讓百姓們感受到陛下愛民如子的心意,使百姓安居樂業,使鄰國子民向往大夏,使鄰國上層不敢正眼看我。
太傅焦圖奏畢,劉奇與劉赫相視點頭。劉啟見百官沒有意見,忙說:準恩師所奏,當即寫旨,並讓司徒焦宇管理此事,詔告天下!事畢黃門侍郎又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百官無人啟奏,黃門侍郎拉著嗓子又喊一聲,退朝!百官跪地拜辭!
走出未央宮,一幹官員都來向大司空和護國王祝賀,尤其是大司空樂金,原先的太尉雖是軍政長官但是夏朝這一代皇帝采用將軍製,太尉是個閑職,無實權。
也就是說有大將軍和大司馬,太尉幾乎是個空架子,大司空掌管水土之事,三公之一,在大司徒之下,有實權了,高興的不得了。
而護國王劉奇表現的很平靜了,因為他本身就是托孤大臣,位高權重,雖然三弟劉赫封王比他還早,那是因為羌人大戰發生的早,劉赫平定羌亂才被封王的。
心中一直都不羨慕,相反更加推頌,因為他們知道現在都是位高權重,又是托孤之臣,更是當朝皇帝親皇叔,爭不爭江山,封不封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夏平帝最信任這兩個叔叔,對這兩個叔叔言聽計從。
換句話說,給皇帝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劉奇和劉赫包括先皇本身都很團結,這乃是曆史上的一樁奇事,且劉赫向來崇拜自己的這個二哥,劉奇心知肚明。就這樣百官下朝回家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