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特征並非後天獲得,而是其親代就有,隻不過被優勢基因掩蓋罷了。
——孟德爾
自我介紹
1822年,即拿破侖死後第二年,我出生在當時奧地利西裏西亞德語區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幼年我被人稱作約翰·孟德爾,是家中五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我的故鄉素有“多瑙河之花”的美稱,村裏人都愛好園藝。一個叫施賴伯的人曾在我的故鄉開辦果樹訓練班,指導當地居民培植和嫁接不同的植物品種。我的聰明好學給施賴伯留下深刻印象。他說服我的父母將我送進更好的學校繼續其學業。1833年,我進入一所中學。1840年,考入一所哲學學院。在大學中,我幾乎身無分文,不得不經常為求學的資金而奔波。18 43 年,大學畢業後,21歲的我進入了修道院,不是由於受到上帝的感召,而是由於我感到“被迫走上生活的第一站,而這樣便能解除我為生存而做的艱苦鬥爭”。因此,對於我來說,“環境決定了我職業的選擇”。
維也納大學1849年我獲得一個擔任中學教師的機會。但在1850年的教師資格考試中,我的成績不好而未能通過考試。為了“起碼能勝任一個初級學校教師的工作”,我所在的修道院根據一項教育令把我派到維也納大學,希望我能得到一張正式的教師文憑。
就這樣,我被準許在維也納大學學習,度過了從1851年到1853年的四個學期。在此期間,我學習了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昆蟲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和數學。同時,我還受到傑出科學家們的影響,如多普勒,我為他當物理學演示助手;又如埃汀豪生,他是一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還有翁格爾,他是細胞理論發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於否定植物物種的穩定性而受到教士們的攻擊。我從他那裏學到了把細胞看作為動植物有機體結構的觀點。翁格爾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生物學家。他對遺傳的看法具體而實際:遺傳規律不是用精神本質決定的,也不是由生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真實的事實來決定的。我在這方麵也受到了翁格爾的很大影響。
1853 年,已經 31 歲的我重新回到布爾諾的修道院。同時有機會在布爾諾一所剛創建的技術學校教課。大約從這時起,我決定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生物學方麵的具體實驗。
1854年夏天,我開始用34個豌豆株係進行實驗。1855年,繼續試驗它們在傳遞特性性狀時的不變性。1856年,我開始了著名的一係列試驗,八年試驗的結果是產生了那篇在1865年“布隆自然曆史學會”上宣讀的論文。這篇論文1866年發表於該會的會議錄上。就是這篇當時被完全忽視而日後被發掘出來的論文奠定了我在遺傳學史上的地位。
孟德爾出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家裏幫助父親嫁接果樹,在學習上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才能。1844-1848 年,孟德爾在布隆大學哲學院學習神學,曾選修迪博爾教授的農學、果樹學和葡萄栽培學等課程。1848年在維也納大學期間,孟德爾先後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多普勒、物理學家埃汀豪生和植物生理學家翁格爾,這三個人對他的科學思想無疑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大多數科學家所慣用的方法是培根式的歸納法,而多普勒則主張,先對自然現象進行分析,從分析中提出設想,然後通過實驗來進行證實或否決。埃汀豪生是一位成功地應用數學分析來研究物理現象的科學家,孟德爾曾對他的大作《組合分析》仔細拜讀。孟德爾後來做豌豆實驗,能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成功地將數學統計方法用於雜種後代的分析,與這兩位傑出物理學家不無關係。翁格爾當時正從事進化學說的研究,他認為研究變異是解決物種起源問題的關鍵,並且用這種觀點去啟發他的學生孟德爾。通過翁格爾,孟德爾了解了蓋爾特納的雜交工作。蓋爾特納是一位經濟富裕的科學家,他能不受拘束地在自己的花園內實施有性雜交的宏偉計劃,曾用80個屬700個種的植物,進行了萬餘項的獨立實驗,從中產生了258個不同的雜交類型,這些成果都記錄在1849年出版的蓋爾特納的著作《植物雜交的實驗與觀察》中,雖然這本書寫得既單調又重複,但涉及的範圍很廣,包含著一些極有價值的觀察結果。達爾文和孟德爾都曾仔細地讀過這本書。孟德爾讀過的書至今還保存在捷克布隆的孟德爾紀念館內,書中遍布記號和批注,有的內容正是以後孟德爾的實驗計劃裏的組成部布隆修道院分。由此可見,一個偉大的科學思想的形成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