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造第一顆原子彈中,貢獻最大的就是美國著名科學家羅勃·奧本海默。由於他對原子彈的貢獻卓著,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羅勃·奧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出生在美國紐約。他本是德國猶太人,後來移居到美國。父親是美國有名的企業家,並喜歡建築、繪畫和音樂。母親是美術教師,具有較高的繪畫水平,並能彈一手好鋼琴。

在父母的精心栽培和影響下,奧本海默從小就養成了勤奮好學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奧本海默5歲生日那天,爸爸送給他一大包禮物——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化石。很快,奧本海默就被這包禮物迷住了。從此,他開始積極收集岩石標本,並與全國各地的岩石礦物學者通信。由於往返的信中寫的都是專業術語,所以那些與他通信的學者誰也沒有想到他竟是一個孩子。一位有名的礦物學教授推薦他參加人才薈萃的紐約礦物俱樂部。他12歲那年,就應邀到礦物俱樂部去作學術報告。

人們也許不會相信,奧本海默這個12歲的孩子竟能在老專家的麵前作學術報告。這不奇怪,當時的人們也是不敢相信的。

那是1916年初夏的一天,在礦物俱樂部門前,站著一位穿著帶有閃閃發亮銅紐扣的守門人,他正在嚴格檢查參加會議的每一位進入礦物俱樂部裏麵的人員,裏麵坐著許多學者、專家等待學術報告會的召開。突然,一輛黑色的福特牌小轎車駛到礦物俱樂部門前,“嘎”的一聲停了下來。守門人緊緊地盯著這輛轎車,隻見一對中年男女從轎車中走了出來,男的個兒很高,身穿燕尾服,頭戴大禮帽;女的身材勻稱,穿著紫色的連衣裙。守門人以為這兩個人一定是參加學術報告會的人,其實他們就是奧本海默的父母。車裏麵坐著的小孩才是真正作學術報告的人——羅勃·奧本海默。

“羅勃,下車吧!”他們下車後,奧本海默的父親回頭向車裏輕聲地喊道。奧本海默的頭從轎車窗口裏探了出來,他那一雙充滿稚氣的大眼睛向金碧輝煌的大廳和那威嚴的守門人看了一眼,又把頭縮了回去。

“羅勃,爸爸喊你哪!”他的媽媽對車裏說,“勇敢些,我的兒子!要知道,你是他們請來的客人呀!”

“媽媽,我有點怕。”奧本海默在車裏說道,看來他不願意下車。

“羅勃,你不是還要當探險家嗎?當探險家膽子可得大一點啊……”媽媽仍舊心平氣和地說。

守門人聚精會神地看著,他不知道車裏麵坐的那個男孩就是奧本海默,所以更是好奇地注視著他們的舉動。

男孩終於從小轎車裏下來了,他的個兒不高,瘦瘦的,長的很白,一雙大而機靈的藍眼睛特別明亮,看上去隻有10來歲。他穿著一套很講究的禮服,裏麵是雪白雪白的襯衣。男孩下車後,他們三人一同走上台階,向圓柱大廳的大門走去。

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為研究原子彈成功而努力工作

“尊敬的女士,先生!”守門人迎著來客向前移動了一小步,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說:

“請問,有聽講證嗎?”

“有的,請看。”奧本海默的父親從提包裏取出兩張聽講證,給守門人過目。

“可是,先生,今天這裏舉行的是莊嚴的學術會議,由高級學者演講,您……”守門人一麵很有禮貌地說話,一麵用眼睛看了一下站在爸爸和媽媽中間的奧本海默。

顯然,守門人是想說這樣的會議是不允許帶小孩進入的。但奧本海默的爸爸沒有做任何解釋,隻是又從皮包中取出一張比聽講證大很多的金皮邀請書,給守門人看了以後,指著男孩說:“這是我的兒子羅勃·奧本海默,他就是被邀請來為今天的學術會議作報告的人。”

“啊!”守門人驚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10多歲的孩子怎能作學術報告呢?但是,人家有證件,也隻好放了進去。

是的,就是這一次他報告的學術論文“曼哈頓島上的基岩”,使他引起了美國學術界的注目。

父親見到兒子智力發育迅速,就把奧本海默送進紐約倫理教化學校學習。這是一所專門培養有一定基礎或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除數、理、化、文、史等基礎課外,還有木工、縫紉等工藝課。在這裏,奧本海默受到了全麵、正規的訓練,他非常勤奮努力,是全校有名的高才生。

1922年,18歲的奧本海默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倫理教化學校。父親為了開闊他的眼界,讓他去歐洲旅行。當時,奧本海默幻想以後當個建築學家或礦物學家,因此,旅行沿途,他十分注意各國的建築風格,像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等等。同時,他還采集了很多礦石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