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初,世界第一枚氫彈的設計工作完成。隨後,美國開始按照設計方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氫彈。1952年10月31日,世界第一枚氫彈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一個環礁上成功爆炸,核當量高達1000萬噸,相當於700枚廣島原子彈,把一個直徑1.6公裏的小島活生生地炸沒了,燃起的火球直徑就超過了5公裏。

世界上第一枚氫彈在馬紹爾群島爆炸

幾十年來,人們談及氫彈時,一般都隻提愛德華·特勒,而很少提到加溫。而這正是美國政府需要的。冷戰時期,美國為了與蘇聯競爭,保持對核武器技術的壟斷,故意把核武器的秘密隱藏了起來,讓對手無法知道真相。

加溫則一直保持沉默。在有人談到“氫彈之父”稱讚他為氫彈首位設計者時,他總是很謙虛地說:“我雖然參加了氫彈工程,但隻是設計者之一,是氫彈的‘助產婆’。”

五、讚揚與懷疑,曆史眾說紛芸

20 世紀 80 年代初,愛德華·特勒讚同美國政府搞“星球大戰”計劃,而加溫卻極力反對。兩人思想遂逐漸走向對立。1995年,美國著名作家羅茲著書稱,特勒實際上延緩了第一枚氫彈的研製,同時指責特勒平時不提加溫在第一枚氫彈研製中的作用是故意的。

其實,關於究竟誰最先產生研製氫彈的想法,又是誰首先設計了氫彈,這些問題在美國一直存在爭論。頗具爭議的“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公布加溫為第一位氫彈設計者的舉動得到了一些曆史學家的讚揚。氫彈工程的另外一名專家基德爾博士更是說:“這是令人激動的,也是令人可信的。我敢說,這是極其準確的。”

羅森布魯特雖然對自己在研製第一枚氫彈中的作用被低估感到不滿,但他也承認說:“加溫在氫彈研製中的作用是獨特的。他是不同領域核專家之間的橋梁。”

不過,也有曆史學家提出了懷疑:這會不會是特勒的一個陰謀?他之所以抬高加溫的威望,隻是想借此貶低競爭對手數學家烏拉姆在研製世界第一枚氫彈中的作用。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保羅

和平利用原子能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巨大的殺傷和破壞,迫使日本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顯示了原子能的巨大威力。但是,兩顆原子彈殺傷的數十萬人,幾乎都是無辜的和平居民,因此也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強烈反應,更多的人開始覺醒,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的正義呼聲日益高漲。

原子彈爆炸時,核裂變的主要發現者哈恩正在英國受監禁,他聽到這個消息時幾乎驚呆了,他根本沒想到他的科學發現竟被用來製造超級殺人武器,這種可怕的後果令他心情無法平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廢墟當初,愛因斯坦、西拉德、泰勒、維格納等科學家,建議美國研製原子彈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納粹德國搶先生產和使用原子彈而給人類造成無窮的災難。可是,到1945年初,他們確知德國根本沒有研製原子彈時,便又轉而擔心美國使用原子彈去轟炸別的國家。於是愛因斯坦、西拉德、維格納等科學家積極為反對原子彈而奔忙,他們寫信給美國總統,聯名上書給國防部長,給白宮寫緊急請願書,呼籲反對原子彈。然而這些科學家的行動無濟於事,原子彈仍然問世並用於戰場,造成日本50萬和平居民的巨大災難。

1945年12月10日,愛因斯坦在紐約紀念諾貝爾的宴會上發表演說,希望以此喚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努力為爭取世界和平、社會進步和人類福利而研究科學。

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51年,美國在愛達荷州建成一座增殖反應堆,12 月 20 日這座反應堆釋放的核能第一次發出了電力。這次實際試驗證明,原子核能發電是可行的。

1954年6月27日,蘇聯在奧布寧斯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這座核電站的反應堆是濃縮鈾石墨水冷卻堆,熱功率3萬千瓦,發電功率5000千瓦。雖然5000千瓦並不很大,但它揭開了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紀元。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在蘇聯建成。這是由蘇聯科學院建設的世界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外景。

1956年10月17日,英國的考爾德·哈爾核電站投產運營,它的核反應堆是天然鈾石墨二氧化碳氣冷堆,發電功率為9萬千瓦;1958年5月26日,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希平波特建成一座小型民用核電站,發電功率為6萬千瓦。此後,法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也先後建立核電站,開始了大規模利用原子能發電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