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地向讀者推薦詹新惠同誌這部關於黨報集團資本運營的專著。這出於兩個理由:第一,黨報資本運營極具研究價值。大家知道,長期以來,黨報是計劃經濟體製的產物,而黨報所麵臨的形勢較之過去的時代已發生巨大變化。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走出一條自我發展、自我壯大的路子,使黨報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與時代同步伐,這是許多黨報工作者必須麵對的問題。第二,黨報是主流媒體,是黨的輿論機關,是黨的執政工具,又是一種特殊文化商品。黨報所具有的宣傳和商品的雙重屬性,要求我們解決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兩大問題。黨報如何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實現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努力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做大做強,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探索。經驗告訴我們,社會影響力和經濟實力有密切關係,辦報和經營有密切關係。經營活,則實力強;實力強,則影響力才能不斷擴大。反之,也是如此。詹新惠同誌正是從這樣一個時代背景和現實課題出發,展開探討,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詹新惠的研究工作是從撰寫博士論文開始的。我作為他的指導老師,既為她的強探力索的勇氣所感動,也多少有些擔心。實話說,這是一個有難度的課題。因為,黨報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廣義而言,中央、地方、部門、行業、都市類報紙都囊括在內,而事實上這些報紙的性質、作用、特點又有一定的差異。還因為,各類報紙的體製差別不小,有的是事業單位,有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有的則完全是企業化管理,其運營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更大的難度在於,在以往的曆史經驗中,黨報和資本運營這兩個概念似乎從未搭界。這主要還不是對資本運營的陌生,而是深感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很難找到黨報資本運營的實踐樣本。因為任何理論的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充分的實踐基礎之上。顯然,這方麵是未知大大多於已知。

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勉強同意詹新惠走上這條激動人心但也沒有把握的探索征程。她利用業餘時間到許多家報紙調研,甚至自費到外地采集資料。半年以後,她和我討論寫作大綱時,令我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她在資本運營領域和黨報體製這兩個領域已具有相當係統的知識;更沒有想到,她對兩者的結合有了比較全麵的認識。始有所悟,黨報資本運營已經不是一種理論設想,而是活生生的實踐。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詹新惠從黨報集團體製的曆史沿革到黨報集團經營體製改革等一係列問題,進行了比較係統的分析和闡述。自然,書中所論列的觀點未見得都準確,有些研究可能還受到實踐的製約。但至少這本書引起了我們思考的興趣,也開啟了新的思路。因此,對這部書稿我曾給出這樣的評語,“文稿在理論創新性方麵應當得到一個高分。”

詹新惠是我在傳媒大學帶的第一位博士生。她不事聲張卻又很有主見,吃苦而從不叫苦。我曾經感到,她一麵工作,一麵學習,生活擔子很重,也許應該選一個比較容易的課題、順利完成學業,但她沒有這樣想,讀博就踏實地讀,做論文就紮實地做,不是為了拿學位而學,不是為寫論文而寫。學習是她的興趣所在,研究是她的誌向所在,這和時下流行的混文憑混學位的庸俗學風,大異其趣。這尤其令我欽佩。我堅信,凡是花費心血必有收獲。以這本專著的出版為標誌,詹新惠的專業學養和精神境界當更上層樓。

是為序。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