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虎克並沒有陶醉在巨大的榮譽之中,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把自己關在屋子裏,用顯微鏡記錄微觀世界裏發生的故事。1723年,91歲的列文虎克在彌留之際,將自己製作的部分顯微鏡、放大鏡,以及精良儀器的製作秘訣,贈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一個普通的看門人,用自己持久的好奇心、執著勤奮的精神和微薄的收入,開辟出一片嶄新的科學研究天地,他的故事永遠值得後輩人牢記在心,細細尋味。

列文虎克的發明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可以說列文虎克是真正的微生物界的鼻祖,更加開創了生物細胞研究的先河。本書將在之後的篇章向您講述細胞學的起源與發展。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細胞理論的綜合介紹還原論的細胞理論

人類對生命物質結構的認知是從整體觀開始的。生命,就是指具有生命活動的一個整體人,或者一個整體動物。後來,隨著解剖學的發展,我們認識到生物體是由各個功能係統組成的,如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循環係統等等。後來又認識到,每個係統又是由一組器官組成的,如消化係統是由口、食管、胃、肝、胰、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乙狀結腸和肛門等器官組成的。等到顯微鏡發明以後,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人們又發現一切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在當時的認識水平上,細胞成了生命物質不可再分的最基本單位。因此,按照現代科學還原論的理論指導,人們就將細胞確認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也就是說,在回答“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時,可以回答說“細胞就是生命”,或者,“生命就是細胞”。這樣就建立了生命的細胞學說。

人的消化係統還原論細胞理論的建立過程

17 世紀的 60~70 年代,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和斯旺麥丹等人,利用剛剛發明的顯微鏡發現了細胞。到19世紀中期,也就是200年後,初步的細胞學說才由施萊登總結得出。施萊登是研究植物學的,所以,他的細胞學說主要是針對植物而言的。他認為,細胞是一切植物的結構的基本的活的單位,是一切植物賴以發展的基本實體。細胞是有生命的獨立單位。植物的發育是靠新細胞的不斷形成實現的。

在初步的細胞學說建立以後,施旺在施萊登研究的基礎上,將細胞學說從植物學領域擴大到動物學和所有生物學領域。使細胞學說成為全部生物學的最基本的理論。施旺認為,異常繁多、豐富多彩的動物形態隻有通過簡單的基本形成物的不同組合才能產生出來。這些基本生成物,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變種,但是本質上處處都是一樣的。就是說,它們都是細胞。有機體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樣不同,它們都有一個普通的發育原則,這個原則便是細胞的形成。施旺宣稱,他已經推倒了分隔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巨大障礙,發現了基本結構的統一性。他說,所有的細胞,無論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均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牙齒在細胞學說當中,菲爾紹也是功不可沒的。細胞病理學的就是他創造的。他將細胞理論應用於對疾病的理解。菲爾紹認為,細胞是形成組織、器官、係統和個體的相互隸屬的巨大形成鏈中始終不變的最後一環。在其下麵,除了變化,再沒有別的了。他認為,“疾病”實際上是改變了的“生命”。在正常和病理之間,並沒有質的區別。生命過程和結構的通常程序及安置受到了疾病的幹擾,但仍保持著即使是疾病也必須遵守的基本的過程和結構。這樣,菲爾紹不但確定了疾病的定義,而且將細胞確定為疾病發生的位置。這樣,細胞學說不但是生物學的基本原理,也成為醫學的基本原理。從那時到現在,又有10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後來有了基因理論的出現,但主導現代醫學的仍然是微爾的細胞病理學。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醫學研究人員都是細胞病理學的信奉者和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