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旅遊專車路經收費站,收費員打開小窗一邊遞卡一邊熱情地問候:“您好!”我想著旅遊車司機一定會還一句“您好”,可是沒有。我不解,我不服,但叉礙於乘人家車的麵子,就笑著問:“你怎麼也不回答一聲人家的問候?”司機很淡然:“沒意思!這一路收費站多著呢!”“可她們一輛車一輛車都要問候,更多!”我沒有在乎自己不滿的發泄。司機投吭聲。少頃,他說:“那是她們的行業文明用語,她不說會扣獎金的。”“噢!原來我們不答聲是沒有這個行業用語,是不會扣獎金!”我說。我說是說在自己心裏,嘴上沒有聲音。
司機不願意回答別人的問候,似乎隻是懶散,也沒有傷害對方什麼。
其實,這是一種冷漠,還是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別人的熱情沒有得到最低的回報,她心裏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久之,她的不愉快會反饋在社會這個大層麵上來,這能不影響她的工作情緒和社會思維麼?
公園裏,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跑來跑去喊著那些他不相識的人,到老爺爺麵前叫“爺爺”,到年輕女人麵前叫“阿姨”,到比他大的孩子麵前叫“哥哥姐姐”,他叫得很開心,大家也都熱情地回答了他,摸著他的小
腦袋,誇他禮貌、可愛。可到了一個小夥子麵前,他叫了聲“叔叔”,外夥子沒吭聲,他又叫了一聲,小夥子還沒吭。看著小夥子那張緊繃著的臉,小男孩“哇”的一聲哭了。
瞧!這冷漠的殺傷力多大!它是可以讓這個孩子在以後的歲月裏對他眼中的“叔叔”會“另眼相看”:保持距離、不要招惹、心懷戒心,乃至準備反擊等等。可下麵的發展卻令人意外:孩子的母親,一個雍容大度的靚麗少婦,不僅沒有替孩子打抱不平去詛咒那小夥子,反而一邊為孩子抹淚安慰孩子,一邊替那個小夥子蓄意開脫:“別哭別哭!你沒有錯,是叔叔一定沒有聽清楚你在叫他,你沒看叔叔不大高興嗎?叔叔一定是心裏有事,他心裏有事就沒注意你在叫他,對吧?好,不哭了,你再去叫叔叔,叔叔一定會答應的,去吧,去吧……”孩子忸怩了幾下,但還是慢騰騰地到小夥子麵前叫了一聲“叔叔”,小夥子還是沒有回答,當孩子正要叫第二聲“叔叔”時,因為他的小嘴已經張開了,隻見小夥子一把把孩子摟人懷中,一邊親著他的小臉蛋,一邊嘴裏叨叨:“叔叔不好,謝謝你……”這一幕周圍的人都看見了,看見了小夥子眼眶裏含著淚水……
我曾經想過,這真是一位大智的母親,她一定對愛心,對關心,對童心充滿著信心!她一定相信,愛心和熱情能打動冷漠,能改變冷漠!她是勝利者!
是的,我們的周圍充滿冷漠,人世間充滿冷漠。上司的冷漠是瞧不起你,異性的冷漠是看不上你,同事的冷漠是和你競爭,情敵的冷漠是與你爭寵,路上人的冷漠是與你無關,陌生人冷漠是對你提防,優越於你者冷漠是目中無你,遜色於你者冷漠是嫉妒於你…-.但是,冷漠還是不能代替熱情,冷漠還是不能戰勝和諧,冷漠還是居於人世間的次位而不是主流,愛心和慈善還是要壓倒冷漠而成為時代潮流。
今天,當冷漠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生活的腐蝕劑的時候,當冷漠已經嚴重威脅到我侗國家民族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用愛心用善心用忠於國家民族的良心去融化冷漠,去消除冷漠。我們應該像前文那位年輕的母親那樣,千方百計融化冷漠消除冷漠,這正是為了我們孩子們的明天。
冷漠少了,和諧自然就多了。
(栽2008:10《陝西日報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