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年是個期盼(1 / 1)

中國人開始進入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時代,過年似乎就越來越淡味了。而過年是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最盛大的節日,也正是這種年複一年的期盼,使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文明發展史的民族。

過年了,一家人、一族人、一村人、一國人都期盼的是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我們這個農耕民族、農耕社會、農耕生活延續了數千年的國度,世世代代最為期盼的就是風調雨順,盼的就是老天爺不要瞪眼,不要流淚。一旱數個月,別}兌莊稼,連人畜吃的水也沒了,河流也幹涸了;或者陰雨連綿、大水漫灌、河流橫溢、四野汪洋,人都發黴了,簡直沒法活命了,所以人們最為期盼的就是風調雨順。不至於欲雨就雨、欲風就風吧,起碼不要大旱大澇。小時候過年,昕大人們碰在一起熱議的話題就是天氣,而天氣對農民那是第一位要緊的,所以老百姓要拜天,要祭天,要呼天為爺,連皇帝老兒也要在都城裏設天壇祭天,皇上知道沒了老百姓他給誰去當皇上?村上孩子結婚,第一拜的就是天地,沒天沒地,何以生存?

城市化了,工業化了,交通發達,信息靈通,西邊不亮東邊亮,早了南方有北方,自來水時時流,吃的穿的不憂愁,誰還把天氣當回事。過去過年才吃香的穿新的,觀在一年四季衣食講究,年昧咋能不淡!

過年第二盼的就是四季平安,人畜興旺。戰亂民不聊生,盜賊民不安生,有多少官府是替老百姓說話的?還有疾病流行,醫療無望,一場瘟疫就是千村霹靂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即使有病有患也是聽天由命,順其自然,熬得過來是福氣,熬不過來是倒黴,怨誰去?人是這樣,更別說牲畜了,而牛呀馬呀,羊呀豬呀,雞呀狗呀,都是和人息息相依的朋友夥伴,人丁興旺六畜興旺自然皆大歡喜。所以對老百姓來說,四季平安人畜興旺那是太要緊了,是僅次於風調雨順之期盼。

家庭和睦、親友往來,應該是過年之第三盼。農耕社會人的生存很難,1109

家庭是根據地,家庭是避風港,所以許多家庭很大,分家往往被視為不孝或不得已,因為家庭越大越易於承擔和抵抗風險。也緣於此,生個孝順兒子,聚個孝順媳婦,這就成了家庭最大的期盼了。

同樣,親友也是抵禦風險安度災荒的重要基礎。親幫親,鄰幫鄰,天下窮人幫窮人,於是義氣、俠氣、哥們之氣應運而生。一年了,多遠的多老的親戚也要走一走,再窮的再可憐的朋友也要串一串。平時忙忙碌碌,四季手腳不閑,趁過年一定要訪親會友的,雖然年禮不過帶幾個名日花饃的饅頭而已。也因此,親友間有了叛離者,有了大矛盾,不再走動、斷絕往來也就成了親友間最大的懲罰,最大的發泄。

過年還盼著子孫出息,耕讀傳家。過年最高興的是孩子,他們從大年初一就高高興興地到處磕頭,拜祖輩、拜父母、拜三伯四叔、拜七姑八姨,那都是有紅包的。誰的壓歲錢也不是白拿的,長輩總要有點囑托有點教訓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平日不一定聽話的這會兒都跟乖貓似的,大人說啥都聽著。而這個節慶裏,也正是家庭教育、化解矛盾、交流文化、傳承文明的最佳時刻。子孫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過年給了這種傳承和期盼最好的載體。

當然了,整個老百姓過年都期盼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生活美滿,這大概是農耕文明老百姓可以視若天堂的最高境界了。毛主席當年給年輕人說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其實中國的老百姓自古至今都關注著國家命運關心著國家前途,有國才有家,國強民才富,再荒野偏僻的窮苦人往往都明白朝代更迭、官府貪廉。幾十年前我在西北大學留校任教,一位老教授說,中國的老百姓不企求什麼人權民主,隻要是遇個清官就夠了。此語不無道理。因為這是中國國情。當然,今天開始嬗變了,人們開始有人權意識了。

一年365天,春播秋收夏忙冬藏,農耕文明的中國人一代一代就這麼辛苦忙碌四季不閑,唯盼著過年能歇幾天,盼著過年能訪親會友,盼著過年親友交流代際溝通。過年了,大家又期盼新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春夏揮汗如雨,秋冬手腳不閑,再大的苦也能吃,再難過的日子也能熬,因為有個期盼有個年。今天日子幸福了,但過年的這個期盼似乎還會一直傳承下去。

所以,過年的味雖然淡點,而期盼仍在。

己醜歲束於太白廣電小區

(栽2010.1.28《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