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農民!”(1 / 2)

說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我們這個社會開始對農民有點瞧不起了。

有一天去兒子上小學的班上,見兩個小男孩在鬥嘴,這個說那個“你農民!”那個指這個“你農民!”我聽得很不高興,真想過去吼一聲:“農民咋啦!”但我沒有吭聲。這不都是孩子嘛!

回家我問兒子,你們同學是不是都瞧不起農民?兒子點點頭。我問兒子為什麼?兒子說不上來。

我告訴兒子,你整天吃得飽飽的,你媽也整天怕你吃不飽逼著你吃飯,可你吃的麵粉大米蔬菜是哪裏來的,難道就是麵粉廠來的麼?難道不是農

民頂著烈日流著汗水從土地上一粒一粒摳出來的麼?你又不是沒去過農村,農民的辛苦你難道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情景你沒經過爸爸可經過。你們怎麼能拿給我們種糧吃的農民開玩笑呢?再說了,爸爸雖幹過農活,確實沒當過一天農民;你爺爺也是十幾歲加入地下黨,幹了一輩子革命,也算沒當過農民;可是爸爸的爺爺呢?雖然他是個老秀才但還是個農民,而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不都是農民麼?難道我們能糟蹋自己的老祖先麼?

兒子靜靜地聽著,始終沒有吭一聲。

兒子小學畢業時,班主任何老師告訴我:你東東不錯。她說同學吵嘴罵對方是農民,你兒子上去就吼,誰也不能罵農民!回隸問去,你爸爸不是農民爺爺就是農民,朝上追三輩,誰家不是農民?罵農民就是罵你祖先哩!

就從小學畢業起,我就對兒子刮目相看了,雅一點說,叫“孺子可教也”。以後我領他回老家,對農村的長輩,他都是畢恭畢敬的。

大約lO年多前,我在電視台當新聞部主任時中層幹部討論節目問題,會上就要不要保留秦腔戲節目問題展開激烈辯論,多數人的意見是取消或1141

壓短秦腔節目,要不就放到白天去,理由是,一放秦腔多數觀眾就沒有其他內容可看了,所以大家都把播放秦腔的星期五叫“黑色禮拜五”。

當時的電視觀眾沒有今天這麼多衛星頻道可以讓觀眾大量的挑選,除了中央一套幾乎沒什麼可挑,更沒有今天的有線電視,所以這個意見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城裏人、年輕人,究竟不願看秦腔的人是多數。

我也不知咋了,平常並不愛發言的我卻慷慨激昂地成了秦腔觀眾的代言人,我據理力爭,講秦腔的源遠流長,講農民的文化需求,講農村的精神貧乏,我拿我在農村采訪時見到的事例說在播秦腔時農民怎樣天不黑就端上小凳朝有電視機家的人家院子跑,一個小院真像過紅白喜事那樣熱鬧雲雲。後來台長拍板,秦腔節目不但要辦,而且要辦得更好。

下來有同事不解:你今天咋了,拚命給文藝部說話,新聞部怎麼和文藝部串到一塊了?我也自嘲:我從小就不愛看秦腔,愛看電影,愛看家鄉的皮影,我也不知我咋了!其實我心裏有數,不就是娶了媳婦沒忘娘的那份農村情結、那種農民情結麼!

前不久我們電視台一個頻道要做一個迎接“五一”勞動節的公益廣告,主題是向勞動者學習,向勞動者致敬。節目基本成形時頻道負責人讓我去看一看提點修改意見。我一看,畫麵的清晰、色彩、入物形象等都無可挑剔,但我卻發現片中的人物就是沒有農民,我讓他們把片子倒過來一遍又一遍,然後發表了我的看法:勞動者怎能沒有農民呢!農民應該是最基本的到目前為止依然數量最龐大的勞動者啊!還有工人,揮汗如雨幹著粗活笨活的工人,都應該表現他們,展示他們,這是對他們最高的肯定和最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