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本是隨軍家屬,老伴走時曾領過一筆撫恤金。心慈麵善的老太,認為有子女4人,家成業就,日子紅火,必然有人贍養。便一股腦的將錢悉數分給4人,怎麼料到人間竟有如此不孝子女。
據縣人民法院法庭審判員介紹,這起贍養案件在開庭審理前,法院工作人員多次調解。但每個被告相互推諉,始終調解未果。這位老人在出院後隻能住在一個兒子家的屋簷下。
兩個兒子因為種種矛盾,都不願意接納老人,任由老人露宿屋簷,而兩個女兒更是不想攪入。大女婿辯解:“她的任何東西,我們也拿不到。養兒防老,為何找我們。”小女兒講:“我的收入最少,還能養她?”現場法官實在看不下去,反問道:“沒有能力贍養你媽,當年你們是怎麼長大的,老奶奶要你們這些子女做什麼事?”
四位子女在法庭上,爭的是過失錯對,而贍養老人隻字不提。開庭結束後,合議庭對此進行調解。在調解現場,4名子女仍爭吵不休。為此,審判員說,各個被告相互之間推諉扯皮,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並不是說沒有得到繼承權,就沒有贍養的義務。
目前,經過多方調解,當地法院考慮到老人病後孑然一身,尚無居住之地,於是按照當初協議所定,安排老人到大兒子家居住,老人身後的喪葬費用由小兒子承擔。法院將此裁定先予執行。日前,在政府的支持下,老人才算得以暫住進了大兒子家中。
老太也是知書達理的人,當年為了那個鐵骨錚錚的漢子,甘願放棄一切,為戎馬奔波的丈夫,更為眾多子女,勤勞善良,厚道持家。如今卻落得寄人籬下。華發染鬢角,皺紋刻眉尖,牙齒脫落,目光渾濁。每每獨自苦坐,回憶時間遊走的痕跡,舌根處總會沁出一抹濃濃的苦澀。垂垂老矣,多少往事縈繞心頭,懷舊成了粘貼生命兩頭的標簽,剪不去,撕不掉。空寂的心靈,孤獨的身影,誰能揣度親還在,子不養的老人?
媒體援引,1996年頒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行將修定。修訂草案將包含一項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規定,即“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老人”。
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琳認為,老年人需要更好地執行現有法律,而不是進行法律修訂。他說:“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子女會拒絕向他們的老年父母提供食物和保暖衣服,這種行為已構成了犯罪。但他們很少受到刑法的懲罰,因為執法部門往往把此類違法行為視為家庭不和,不願介入。”
更有網民批評,一個社會如果連回家都要用法律規範,可想而知,這社會已經多麼缺乏道德了。
諺語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德以勸善,法以誅惡。道德是軟約束,是人們內心的法,法是硬約束,是基本的道德,兩者互補,相輔相成。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深度變革,人們多元化的思想中,講利不講道義趨勢日益明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社會道德為代價。
老太雖暫時有個棲息之地,餘年未知,路向何方?每當老人艱難舉步,獨立門邊左顧右盼時,路過鄰裏不勝落忍,主動上前噓寒答訕。有位老人佇立良久,是身同感受抑或憤世嫉俗,低頭自吟:
昔日舐犢太癡情,冷暖饑寒父母心。
羽豐毛滿眾子女,白發落盡自哀憐。
雖非詩詞,勝似詩詞,欷歔同悲,發人深省。
多少空巢淚,中年亦傷悲
轎車被“活埋”,人亡家破
2012年1月的一天,一家商貿公司的張總自駕一輛奧迪,後車廂裏裝滿了精心挑選的年貨,左手下意識的壓了下衣袋裏三張空客機票,誌得意滿的駛向南苑小區。迎麵一輛裝滿煤炭的大鏟車開了過來,迅雷不及掩耳下一堆煤炭側翻倒下,張總的轎車被“活埋”在煤炭堆裏。
慌亂中幾名工人用雙手扒開一堆煤炭,從壓癟了的奧迪車廂裏用盡力氣拽出滿臉血痕的張總。一位過路人說:“警車和救護車趕到事發地,開鏟車的司機一時間還渾然不知。”過路行人紛紛指責,“人都被“活埋”了,司機竟然不知道。”事發後肇事司機稱,兩車交會時隻顧前行,沒想到煤炭會突然傾倒,還以為轎車已疾駛過去。警察拘留了肇事司機。
張總成都人,現年45歲,下海經商十多年,擁有百萬資產,現經營一家商貿公司。妻子徐某,41歲,膝下有一位天真活潑12歲的女兒,三口之家兩年前在南苑小區購得140平,高層住宅一套。事業如日中天,夫唱婦隨,衣香鬢影,愜意美滿。
醫院急症科一名醫生介紹,病人送來時,因長時間缺氧,已窒息死亡,沒有生命跡象。
急症科裏一對母女哭聲震天,撕心裂肺。12歲的女兒斷斷續續地哭訴:“我們準備回老家過年,爸爸說拿到飛機票就提前回家。”徐女士拉著護士手說:“說好了兩天後回成都老家過年,誰想到禍從天降,全家團圓,竟成了人亡家破!”
聞者動容,觀者心痛。不測風雲,旦夕禍福,現代社會一旦悲劇發生,隻能聽之任之,愛人、親人遇劫遭難,心殞膽落,又無計可施。